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

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

老子騎青牛,但不隱居🔴

老子「騎青牛」可以相信,因為很多人都騎過被稱為青牛的水牛,但老子「騎青牛出關」是鬼扯的故事,根本就不該相信。 最早司馬遷(前145年或前135年-前90年)《史記•老子列傳》,有提到經過「隱、關」,沒提到騎什麼動物。(註一) 劉向(前77年-前6年)《列仙傳》,提到「乘青牛車、過西關、入大秦」,這是首次有「青牛」這種動物出現,但老子是乘青牛車出關到大秦(西域),並不是騎青牛。(註二) 范曄《後漢書》(432年-445年),提到「老子西入夷狄為浮屠」,沒有動物,也沒有車子,但老子跑去傳「浮屠」,「浮屠」就是佛教,這是「老子化胡」的荒誕學說根據。(註三) 很明顯的范曄《後漢書》老子跑去傳佛法,這是鬼扯,根本不該相信。劉向《列仙傳》講的是神仙故事,完全不是正史,所以「乘青牛車」根本不可信,更別說要「騎青牛」。 青牛就是黑毛的耕牛,一般都說是水牛,並不是什麼奇怪的動物。青牛車就是水牛拉的車,古代很多人都乘青牛車,這只是一般普通的交通工具。(註四) 水牛這種動物,多生長在中國南方,北方確有水牛,但很少很少,水牛在南方很多人都騎過,我也騎過,但水牛很少騎長途,因為水牛騎起來不舒適,水牛用騎也不好駕馭,速度又慢。 所以老子根本不可能騎水牛騎到關外去,最多就是乘水牛車,但水牛車要走很遠,也不太可能,因為水牛怕冷,大熱天又喜歡泡水,水牛要在北方活動已經不容易,更別說要騎或乘到西域去。 老子有沒有出關,《史記》中說有,但老子乘牛車出關是《列仙傳》神話故事,不是真的;至於騎水牛出關到西域,還跑去傳佛教,就根本不可能是真的。 司馬遷說老子的學說,以「自隱無名為務」,我們從老子的《道德經》來看,老子有沒有主張隱居?根本就沒有! 老子主張「修之身、修之家、修之鄉、修之邦、修之天下」,所以老子是重個人,重家庭、重鄉里、重國家、重世界的思想,老子愛家庭,根本就沒有隱居的思想。 至於老子《道德經》講「小邦寡民,使十百人之器毋用,使民重死而遠徒。」這是講小國家,全國遷到遠地去躲避大國的軍事侵略,是整個國家的人口都遷移,全家都去,這根本不是隱居。 所以說,老子根本就沒有隱居思想,老子的隱居思想是後人偽造的,不但老子沒有隱居思想,莊子也沒有隱居思想,莊子講「內聖外王」,「內聖外王」根本就不是隱居思想。 《史記》講老子「自隱無名為務」,「自隱」是指平時保持底調,不張揚自己,並不是去隱居。「無名」是指不以名為實,不追逐虛名,也不是隱姓埋名去隱居。 所以說老子沒有隱居思想,莊子也沒有隱居思想,整個先秦道家都沒有隱居思想,先秦道家的隱居思想,根本就是胡扯出來污衊先秦道家的。 我們看整部《道德經》,是一個完整而嚴謹的泛神論系統著作,也根本不可能是在出關時臨時寫出來的,所以「關令尹喜,強使著書」根本不可能是真的。所以說老子極可能根本沒有去隱居。 因為在《元和姓纂》、《古今圖書集成》、《李氏源流考略》...等各種史料中,都記載老子有子有孫。所以老子在家業有成後,有可能去關外長途旅行或駐地講學,但沒有證據和理由證明一定是去隱居。 《史記‧老莊申韓列傳》:孔子適周,...

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

老子《道德經》反神權「權力論」🔵

「權力論」是要探討無所不在的「權力」出自於那裡。 在中世紀,西方講「神權」,權力是來於創造神,他們主張神創造了人,所以屬於神的財產,人必須服從創造神,也然也因此應該服從神職人員。 在中國封建時代,也講「神權」,稱帝王為天子,老百姓則不是天子,所以老百姓要服從天子,天子有絕對的權威。 但是老子卻主張「社會契約論」,反對「神權」,老子說:「生而弗有也,為而弗侍也,長而勿宰也。」「有」就是「佔有權」,「侍」就是「奴役權」,「宰」就是「宰制權」,。 老子說這「佔有權、奴役權、宰制權」全都不是來自於天道的,所以這是直接否認「神權」,老子主...

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

佛法的禪宗、淨土不是「義學」

有佛教人士強調佛教不是哲學,不是思想,而是「義學」,看起來這些人可能認為佛教「義學」是高於「哲學」和「思想」的,否則也不必這樣嚴正地強調。 佛土教「義學」原本是指佛教教義的學說,如般若學、法相學等。但廣義而言,「義學」佛教的教義學、法義學、格義學...其實就是等同於天主教基督教的「教父教哲學、教父神學」。 「佛教義學」和「教父教哲學、教父神學」都是專為自己宗教服務,為自己宗教的教義作解釋的哲學或神學,所以根本就沒有辦法越過「哲學」的高度和廣度。 每一個宗教都會有自己的「義學」,來闡揚自己的教義,這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,根本不足以對...

老子「有德司契」與盧梭「社會契約論」

老子在公元前五百年提出了「社會契約論」,老子《道德經》:「有德司契,無德司徹。 意思是一個有道有德的國家,她和人民的關係是「社會契約」,但一個無道無德的國家,她和人民的關係是「稅法」。 「契」是契約,「徹」是古代的稅法,《廣雅.釋詁二》:「徹,稅也。」 老子主張政府和人民之間關係是一種「社會契約」,而不是片面由政府制定的「稅務關係」。 西方世界一直要遲至十六世紀之後,才由湯馬斯.霍布斯及洛克和盧梭等人,才逐漸有「社會契約」的概念。 由此可知,老子是全世界,當然也是全中國最早主張「社會契約」式民主治度的偉大思想家。 老子是人類...

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

老子「道法自然」與洛克John Locke「自然法」

沒有哲學的高度,或哲學失去高度的人,是看不懂老子《道德經》,也不能講老子《道德經》的。 沒有哲學高度的人,在看《道德經》或講《道德經》的時候,都只會繞著一些粗鄙的觀念裡面打轉,要不是講一些市井坊間的人生哲學,就是講一些虛妄矯飾的玄學,甚至講一些超經驗的宗教鬼神的事。 如果你有足夠的哲學高度,你會看到《道德經》的泛神論,會看到形上學、宇宙論、知識論、倫理學、邏輯學、美學、宗教神學、法律哲學、政治哲學、軍事哲學、價值哲學、生命哲學。 所以如果你有足夠的哲學高度,你講老子的思想,才能有資格在哲學系裡講給學生聽,學生才能明白你教的是「哲學」而不是在打屁。 就像西方經驗主義哲學家洛克John...

魏晉「玄學」是三家「會通」的異端

莊子思想不到思辨哲學程度,莊子思想也不是老子《道德經》的承繼,所以莊子和老子雖都被稱為道家,實則是兩種毫不相干的思想。 也因此我們說老子道家,和莊子道家,是根本扯不在一起的。 至於《易經》本來是商朝的散文集,裡面記載很多商朝的大大小小事情。由於儒家孔子全力將《易經》以占卦的內容來解釋,這種非散文,而是用來占卦的《易經》,算是儒家的思想。 無論是老子道家或莊子道家,都和占卦的《易經》,風馬牛不相干。嚴格來說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、《易經》三本著作的思想,是完全不同,也毫不相干的。 但是到了魏晉時期,王弼、何宴等人,竟搞起了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、《易經》三經會通的「玄學」,把三種毫不相干,甚至互相扞格的思想,拚湊在一起稱為「三玄」的「玄學」。 這種明目張膽的胡搞,竟造成了風潮,一時社會爭相仿效,形成了「清談」之風。 一般人都認為魏晉「玄學」是道家的流派,事實上「玄學」是道家的「異端」,因為「玄學」既不是歸依老子思想,也不歸依莊子思想,又雜揉了儒家的《易經》。 所以「玄學」不是真的道家,而是道家的「異端」。「玄學」的「三玄融合」思想,就是一種大雜燴,一個人會去融合三家思想,而妄以為可以開創出更好的新思想,基本就是認為這三家都沒用,否則就只要歸依一家都可以了。 所以說「玄學」是認為光靠一本《老子》...

老子道家主張「天道泛神論」為總綱第一義

老子思想主張「泛神論」,所有的道家思想,也主張「泛神論」。老子《道德經》說:「道!泛呵!」這就是老子道家「泛神論」的源頭理論。 「泛神論」是老子道家的總綱領,是老子道家思想的第一核心要義,老子講的「泛神論」是 以天道為君為宗的「天道泛神論」,所以「天道泛神論」是老子思想的總綱第一義。 哲學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就是「宇宙論」,「泛神論」就是宇宙論的重要主張之一,「泛神論」是和基督教的「神創論 」完全站在對立面的理論。 所以如果有人問,老子道家思想主張什麼?一定要回答老子道家主張「天道泛神論」,才能接著講老子家主張「自然、清淨、柔弱、無...

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

老子「道法自然」和「客家人、客家話」

客家話是古老的語言,甚至還繼續使用周代以前的用語和古義。 就以老子《道德經》為例,帛書甲乙本,有「虛而不淈」,最初研究的學者,不明「淈」意,以為是「屈」字錯抄為「淈」,就妄把「虛而不淈」改為「虛而不屈」。 但在客家話裡「淈」是常用字,譬如說燒開了冒泡了,發出沽沽的聲音,客家家話就說這是「淈泡」,「淈泡」就是「冒泡」。 淈:讀gǔ. ㄍㄨˇ水出有聲也。《說文》:「淈,一曰,水出貌。」《廣韻》:「淴,水出聲。」 《道德經》有一句話:「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。」意思是小男嬰不知道性愛的事,生殖器卻會勃起,這是他有純善能量。這句話的「朘」字讀zuī....

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

「哲學系」和「吃飯哲學」

「哲學」是一門系統性的思辨學問,就像微積分是一門數學的學問一般。 「哲學」也有必備的內容,如想了解知識形成的方式,就會探討感官和思維的真假,也會探討名言和事實是否相關,以事先證明知識是真或假,這叫「知識論」。 所以哲學一定會先講「知識論」,以證明自己的知識來源和說詞,是合理合法的,這時候才能開始講自己知識中的其他有條理而沒有錯誤的推理內容,這叫合於「邏輯」,這樣別人才會相信你講的是對的。 所以哲學不是沒有範圍的,如果把吃飯問題說成是一種學問,不能說不行,但把吃飯說成是哲學,那就是貶低混淆哲學這門學術了。 由於哲學這個詞,在台灣...

儒家「禮教」不是「人生哲學」

儒家的「人生哲學」,根本就不是哲學,如果說是「儒家人生觀」,倒是貼切。但「儒家人生觀」也是只儒家的生人觀,仍然不是「人生哲學」。 「人生哲學」如果成立,那麼這個「人生哲學」就必須是一種思辨探索的哲學,而不是講儒儒家的「禮教」。 儒家自古就是講階級的「封建禮教」,儒家嚴格限定了君臣、父子、夫婦、兄弟、朋友的倫常位置和禮儀,一個都不能亂,所以最受皇帝喜愛。 你看袁世凱搞封建帝制,馬上就立儒家為「國教」就是看帝王準封建制度,必須要有儒家的「禮教」才行得通。 如果你高倡的儒家世界真的恢復,你馬上就會有一個帝王高站在你的頭上,然後你見到他...

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

研究「中國哲學」必需要有的「三個確認」

研究「中國哲學」必需要有三個確認: 1.確認老子道家泛神論思想,是中國唯一的哲學主流。 2.確認儒家思想不是哲學,不能在「中國的哲學」或「中國哲學」中討論。 3.確認佛教思想是印度哲學,不是「中國的哲學」或「中國哲學」,必須剔除於「中國的哲學」或「中國哲學」之外。 過去很多學者想要利用不是「中國的哲學」或「中國哲學」的儒家,去雜揉佛、道兩家,來建立「中國哲學」的論述,最後全都火燒空鍋,成為一場空夢。 就是因為他們沒有上述三個確認,也分不清「中國哲學」和「中國的哲學」以及「中國的思想」之差異,想要把不是哲學的儒家,標舉為「中國...

「中國哲學」和「中國的哲學」以及「中國的思想」之差異

「中國哲學」和「中國的哲學」不同,「中國哲學」是指最足以代表中國的某種哲學,而「中國的哲學」則是指中國歷史上形成的各式各樣哲學。 研究「中國哲學」,要從中國所有哲學中,找出中國哲學的共相,或者找出某一種統攝其他哲學的哲學。 研究「中國的哲學」則是分別研究,中國歷史上各種不同種類的哲學,找出它們的差異,與根本不同之處。 就哲學而言,分門別類研究「中國的哲學」之間的差異,比統整式研究「中國哲學」,更具有哲學的研究精神。 因為如果未清楚「中國的哲學」之間的差異,是不可能得到真正「中國哲學」的共相。 當然「中國的哲學」和「中國的思想...

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

老子「泛神論」沒有中國「哲學困境」,只有「出路」

談論中國哲學,不應該談論儒家,因為儒家孔子沒有哲學,孔子的孫子子思寫的《中庸》,也是在宋國留學時,學來的道家思想。 宋明的理學和心學,大量抄襲和摻雜著道家的道學和佛教的唯心論,不能算是真儒學,只能算是是佛道的異端分支。 況且宋明以來,新儒家的思想,也根本就違背了孔子和子思的「命性論」而轉成佛教的「心性論」了。 談論中國哲學,更不應該談論佛學,佛學是印度思想,根本就不是中國哲學。 所以談論中國哲學,只要加入儒學或佛學的元素,就不再是談論中國哲學,而是在談論一個大雜燴。 在道家之中,是以老子道家的《道德經》為魁首,只有老子道家建立...

老子哲學和「哲學無用」

很多人在罵邪教,可是他若不犯法,連警察都不能取締,你憑什麼罵他? 你敢確定他是邪教你是正義?你以為只要罵邪教的人都是正義?而不只是為賣弄自己,或私利有衝突? 你以為你裝得一像小丑一樣搞笑,模仿邪教去諷刺邪教,你就不是另一種邪教? 問題是他若不犯法,你怎麼知道他是邪教,你是從信徒人數,或信徒穿衣服的樣式,還是從教主的行為言論和你不一樣,你就認定他是邪教? 那你認為主張處女會生出神來,佛會從腋下生出來,教主生下來就幾百歲的宗教是不是邪教? 還有那算命占星、易經占卦的是不是邪教?因為過去也有人認為這是邪教。 所以你要認定邪教,你還得...

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

中國哲學主流「泛神論」

中國哲學的主流是老子道家的「泛神論」,老子道家的「泛神論」是以天道為唯一本體的「一元泛神論」。 談中國哲學不能談儒家哲學,因為孔子只是講禮教,孔子沒有哲學,孔子也不是哲學家,所以儒家根本就是在哲學的牆外,不是哲學,所以談中國哲學,儒家根本就不能上台。 談中國哲學也不能談佛學,因為佛學是印度思想,佛學不屬於中國思想,更不屬於中國哲學,所以談中國哲學,佛學也不能上台。 中國最早的哲學就是老子《道德經》的泛神論哲學,中國所有的哲學思維,全都受老子《道德經》的道本體觀念所影響,可以說全都是以老子《道德經》的泛神論哲學而展開,並且不離老子《...

「孔子儒家」沒有「哲學」

孔子儒家沒有哲學,是空鍋子,煮不出哲學來,新儒家從宋明理學心學花了大把心力,想要建立一套儒家哲學,最後終究是一場空。 儒家本來就沒有哲學,不會因為你說儒家是與眾不同的哲學,也不會因為你說儒家是重實踐、重修己安人、重人文...或重什麼其他你想得到的理由,就會變成哲學。 儒家傳統重的是禮教,講的是一般的道德訓誨,這是連鬼都知道的事,連外國哲學家也看得出來,黑格爾說:「孔子只是一個實際的世間智者,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——至於一些善良的、老練的、道德的教訓,從裡面我們不能獲得什麼特殊的東西。」(黑格爾《哲學史講演錄》第一卷,商...

老子道家思想是「哲學」也是「神學」

老子道家思想,是泛神論思想,是泛神論哲學也是泛神論神學。 哲學是思辨之學,網路維基百科說:「哲學(英語:philosophy)是對普遍的和基本的問題的研究,這些問題通常和存在、知識、價值、理性、心靈、語言等有關。」 所以哲學是有其研究的基本問是題的,一要思想要成為哲學,必定要對這些問題有嚴密的思考。 老子哲學,完全符合西方哲學的要求,除了是嚴密的哲學思維之外,還有對天道的信仰,所以也是...

儒家偷了「莊子道家」的「內聖外王」還偷了什麼?

近代新儒家長期宣傳儒家是「內聖外王之道」,還整天罵道家老子、莊子是「消極避世」。 但儒家的「內聖外王之道」,根本是從道家的莊子偷去的,完全不是儒家的思想。 《莊子.天下篇》說:「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明,鬱而不發,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,以自為方。」這就是「內聖外王之道」的最早出處。 「內聖外王之道」是道家莊子的思想,根本就不是儒家思想。新儒家把莊子的「內聖外王之道」偷去了,然後就送一個「消極避世之道」道給莊子,由子可見新儒家的手段是多麼地惡劣。 當然經過老子講堂揭發之後,新儒家現在開始改口講莊子的「內聖外王之道」,是儒家思想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