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

「佛教」態度和「科學」態度

煩惱本來是件無足輕重的小事,人人都有隨時都有,宋代學者范仲淹還要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,根本就是沒有煩惱,還想要找天下人的煩惱來煩惱。



佛教則很不喜歡煩惱,也很怕煩惱,所以想盡辦法要斷除降伏煩惱。學佛修行、參禪打坐都是為了不要煩惱。

所以佛教認為「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」這六根,的六識「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」全都是虛妄,所以要斷六根六識。

但是西方經驗主義認為「感官」所感受到的經驗,是知識的源頭,連實用主義和科學實驗都是依據感官經驗而來。

佛教為了怕煩惱,把這感官理性的六根六識,說成虛妄而斬斷不用了,卻也順便把實用和科學也一併斷掉了。

據說有些根本不信宗教的西方科學家,像愛因斯坦曾推崇佛教,但佛教事實上自古就和科學完全沾不上邊,《大悲經》釋迦牟尼甚至把牲口買賣釀酒、製染料、榨油當成惡業(眾生所作種種惡業,所謂販賣生口酒麴紫礦押油之具)。

道理很簡單,否定感官經驗,視六種感官思維所得為「六塵」,要發展科學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

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