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老子道德經ㆍ金山神學版ㆍ第三十三章ㆍ始制有名章】
|
|||
【止名論】:
|
先論任職而工作者,難以避免會有名位、頭銜;結論以要對名位、頭銜懂得滿足節制,如此就不會受到名位、頭銜的危害敗壞。
|
||
第三三章
第一句
|
當我們一旦「任職」,而「統理督導」國家社會的各種「典章制度」所「規範」的「工作職務」,我們就「自然而然」會「擁有」那國家社會賦予我們的各種「名位、頭銜」。
|
||
第三三章
第二句
|
我們的「名位、頭銜」,也因為「工作職務」的關係,而既然已經「擁有」了,當然不能夠說不要就不要,而拒絕接受,否則就會連帶失去了「工作職務」。
|
||
第三三章
第三句
|
但由於「名位、頭銜」,難免會讓人「迷失自己」,所以我們對「名位、頭銜」,也應當要懂得「滿足節制」,而不要對那些和自己「不稱職、不該得」的「名位、頭銜」產生「貪得無厭」的念頭,
|
||
第三三章
第四句
|
如果我們對「名位、頭銜」,懂得「滿足節制」而「不貪得無厭」;我們就可以不會因為貪求「名位、頭銜」,而帶給自己和國家社會各種「危害敗壞」。
|
||
第三三章
錯簡一
|
○比道之在天下也,
|
○(本節為錯簡,移至第六十七章)
|
|
第三三章
錯簡二
|
○猶小谷之與江海也!
|
○
|
|
[1]治制:理制也。統理督導國家社會的各種「典章制度」也。治,理也,統理也,監督其事也,布政統民也。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始,叚借為治,實為理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治,統理也,布政統民曰治。」《周禮.天官.宰夫》:「帥執事而治之。」注:「治,謂監督其事。」制,國家社會的典章制度也。《正字通》:「制,先王成法曰制。」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必告之以其制。」注:「制,法度也。」
[2]有名:有名位也,有「名位、頭銜」也。這裡是指你一旦擔任了某種工作職務,你就會有各種不同的「名位、頭銜」,這「名位、頭銜」就是你的職務名稱。要特別注意,本章的「名」是指職務上的「名位、頭銜」,後面講的「知止」,就是講我們對「名位、頭銜」要「知足」,也就是要不要貪戀不稱職、不該得的「名位、頭銜」。有,得也,擁有也。名,名位也,「名位、頭銜」也。
[3]名亦既有:「名位、頭銜」也既然己經擁有了。這裡是講因為參與國家社會各種「典章制度」的工作職務,就自然會擁有「名位、頭銜」。名,名位也,「名位、頭銜」也。亦,猶也。既,已也,已經也。《廣雅.釋詁四》:「既,已也。」《書.堯典》:「九族既睦。」鄭注:「既,已也。」有,得也,得到也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有,猶得也。」《左傳僖.十五年》:「大夫其何有焉?」杜注:「何有,猶何得也。」《孟子.公孫丑》:「子夏,子游,子張,皆有聖人之一體。」注:「《論衡.刺孟》有作得。」
[4]夫:發語詞。
[5]亦將:也應當也。亦,猶也。將,當也,應當也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將,當也。」
[6]知止:知足也,懂得滿足而節制也。「止」就是腳趾頭的「趾」,「趾」是「足」的一部份,所以所以「止」就是「足」。這裡是講人要知足,不要對那些和自己「不稱職、不該得」的「名位、頭銜」產生「貪得無厭」的念頭,所以要懂得「滿足節制」。知,明白也,懂得也。止:足也,停也,不進也,引申為滿足節制。《儀禮.士昏禮》:「御衽於奧,媵衽良席,在東,皆有枕,北止。」注:「止,足也。古文止作趾。」《廣韻》:「止,停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止,不進也,自處而不遷也。」第四十五章:「故知足不辱;知止不殆。」其中知足和知止是同義。《大學》: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。」葉按:「止於至善,足於至善也,表示非做到至善才能滿足,不是到了至善就停止不做了。知止而後有定,知足而後有定也,人能知足就能甘於基本工作,如此就不會心猿意馬,故云有定,並不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停止而後有定。歷代學者所解,多不得其中旨。」
[7]所以:可以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所以,可以也。」《墨子.天志下》:「今人處若家,得罪,將猶有異家所以避逃之者。」葉按:「所以避逃之,可以避逃之也。」
[8]殆:危也,敗也,壞也,危害敗壞也。本章是聖師老子將「無名」的知識論,從理論落實到個人及社會國家,而提出對「名位、頭銜」的「知足節制」。所謂「貪名」即是貪自己才能所不及的「名位、頭銜」,以及貪自己所不應得的「名位、頭銜」。就如同許多外道學者,本來就是外道、外教的信徒,不是我道門中人,他們對我道門神學,了無所知,也拒絕信仰「道、泛生神」。但他們為了貪「名位、頭銜」,而採取作怪出名的方法,拿國家大學的學術名器,和人民稅捐來撐腰,隨意從古人注解的垃圾堆中,揀取注解,再任意曲解《老子道德經》,作論著書嘩眾取寵,他們表面裝成老子學術專家,實際本身卻是信仰外道外教的信徒,他們一心只想藉我道門求名取利,甚至藉此謀求學術升等之「名位、頭銜」,最後將老子神學,搞得面目全非,這就是「殆、敗壞」。就如同許多人想居高位作大官,而貪作官的「名位、頭銜」,但自己本身根本就沒有治事治國之能,只想留下高位大官之「名位、頭銜」,以驕傲於人,最後造成國力衰弱,民怨沸騰,甚至危害國家安全,這就是「殆、敗壞」。《說文》:「殆,危也。」《淮南子.說山訓》:「德不報,而身見殆。」注:「殆,危害也。」《一切經音義.十五》:「殆,敗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一》:「殆,壞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殆,危害也,危亡也。」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