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老子道德經ㆍ金山神學版ㆍ第七十四章ㆍ民之不畏畏章】
|
|||
【大畏論】:
|
先論民不畏威脅則大畏至;次論毋閘厭人民安居求生之處,人民才不唾棄上位者;結論能不失人民所居所生者能長久,能永生不被忘者為長夀。
|
||
第七四章
第一句
|
如果「人民群眾」對「上位者」的「抗爭」,已經到達「毫不畏懼」那「上位者」的「死刑威脅、死罪迫害」,
|
||
第七四章
第二句
|
那麼,「人民群眾」所爆發出來,讓人「最大恐懼」的「流血革命」,必定要「降臨」於「上位者」身上啊!
|
||
第七四章
第三句
|
「上位者」千萬不要任意地,「封閉阻絕」那「人民群眾」所「安居立身」的地方,
|
||
第七四章
第四句
|
「上位者」千萬不要任意地,「壓迫扼殺」那「人民群眾」所「求生立命」的地方;
|
||
第七四章
第五句
|
唯有能夠「保住不失」那「人民群眾」,所「安居立身的地方」;以及「保住不失」那「人民群眾」,所「求生立命的地方」的「上位者」,他才能夠「長治久安」;
|
||
(本節●原屬第三十四章)
|
|||
第七四章
第六句
|
唯有那「身死」卻能夠得到「永生」,「人民群眾」對他的「道業」,也長久「思念不忘」的人,才是真正的「長命長壽」。
|
||
第七四章
第七句
|
就因為那「上位者」不「封閉阻絕、壓制扼殺」那「人民群眾」所「安居立身的地方、求生立命的地方」,
|
||
第七四章
第八句
|
所以,他才會被「人民群眾」所「思念不忘」,而不會被「人民群眾」所「厭惡唾棄」。
|
||
第七四章
錯簡一
|
○是以,聖人,
|
○(本節○為錯簡,移至第三十四章)
|
|
第七四章
錯簡二
|
○自知而不自現也;
|
○
|
|
第七四章
錯簡三
|
○自愛而不自貴也。
|
○
|
|
第七四章
錯簡四
|
○故,去彼,取此。
|
○
|
|
[1]民:蒼生也,生民也,人民也,人民群眾也。《左氏.成.十三》:「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」疏:「民者,人也。」
[2]之:至也,到也,到了也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之,至也。」《文言文虛詞大詞典》:「之,至;到;直到。」
[3]不畏畏:不畏威也。第一個「畏」字是「懼也,畏懼也,怯也,害怕也,恐懼也」,第二個「畏」字是「威也,威逼也,威嚇也,死罪也,死刑也」。《廣雅.釋詁二》:「畏,懼也。」《廣韻》:「畏,畏懼。」《增韻》:「畏,怯也。」《廣雅.釋言》:「畏,威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三》:「畏,罪也。」《通典.禮.凶.喪制.三不弔議》:「周制,檀弓曰:死而不弔者三,畏、厭、溺。」注:「王肅曰:犯法獄死,謂之畏。」注:「虞植曰:畏,兵刃所殺也。」疏:「有人以非罪攻己,己若不有以解說之而死者。」葉按:「不有以解說之而死,被入罪不願辯解而死也。」
[4]則:語辭也,承上趣下,辭之急也。《論語.學而》:「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」
[5]大畏:最大的恐懼也。這裡「大畏」是指打倒殺死統治者的流血革命,因為「畏」有「犯法獄死、兵刃所殺」的意思,所以「大畏」是指打倒殺死統治者的流血革命。
[6]將:當也,必也,一定也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將,猶當也。」《助字辨略》:「將字,猶云當也。」《古書虛字集釋.六》:「當,猶定也,必也。」
[7]至:到也,降臨也。《廣韻》:「至,到也。」
[8]矣:語已辭,表語意之堅確。
[9]毋:不也。《經傳釋詞.十》:「無,不也;毋與無通。郊特牲曰:『昆蟲毋作。言不作也』。」
[10]閘:閉也,閉門也。這裡引申為「封閉阻絕」也。《集韻》:「閘,閉門也。」
[11]其:彼也,指人民。
[12]所:所,指事之詞,指「居」。《經傳釋詞.九》:「所者指事之詞,若視其所以,觀其所由之屬是也。常語也。」
[13]居:處也,住也,住家也。《呂氏春秋.離俗》:「仁者居之。」注:「居,處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居,住也。」《易.繫辭上》:「上古穴居而野處。」葉按:「穴居,住於洞穴也。」
[14]厭:壓也,迫也,鎮也,絕也,損也。《集韻》:「壓,或作厭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厭,迫也,鎮也,絕也。」《左氏.文.二》:「及晉處父盟以厭之。」注:「厭,猶損也。」
[15]生:生存也,生活也,「求生立命」的地方也。《韻會》:「生,死之對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生,活也,養也,生存也,死之對也。」
[16]不失:不失去也,這裡只能夠「保住」而不失去也。
失:遺也,喪失也,離也,背離撇棄而失去也,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失,去也,縱也,喪失也。謂喪其所得,或其所應得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離,失也。」《國語.周語下》:「聽淫日離其名。」注:「離,失也。」
[17]其:彼也,指人民。
[18]所:指事之詞,這裡指人民「所居、所生」的地方。
[19]者:指事之詞,這裡指不失去人民「所居、所生」的領導人。
[20]久:長久也,久遠也,這裡指「長治久安」也。《廣韻》:「久,長久也。」《素問.天元紀大論》:「久而不絕。」注:「久,遠也。」
[21]死:人物失去生命也,這裡指身死也。《釋名.釋喪制》:「人始氣絕曰死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死,人物失去生命也。」
[22]而:卻也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而猶乃也,一為卻之義。」
[23]不亡:不死也。「死而不亡」有兩義:1.肉身死了,身識心識也滅盡了,但是一生順從「道、泛生神」,所以透過「元靈」的記錄,回到道鄉「復命重生」,而得著永生的生命,這是第一種「死而不亡」。2.
肉身死了,但是他生前的「道業」,恩澤過很多活著的人,因此在世的人對他長久「思念不忘」,這是第二種「死而不亡」。亡:死也,喪亡也,與忘通。人死了就會被忘記,所以「亡」也通作「忘」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知生於憂患,而死於安樂。」注:「死,亡也。」《史記.五帝紀》:「存亡之難。」正義:「存亡,猶死生也。」葉按:「存,生也;亡,死也。」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亡,叚借為忘。」
[24]者:指事之詞,這裡指「死而不亡」的人。
[25]壽:長命也,長壽也。有人早死短命卻得永生,一生道業被人歌頌思念,這才是真正「長命長壽」;有人活得很長命,卻不得永生,一生惡業被人鄙視,這才是真正「短命短壽」。所以我們要順從「道、泛生神」求得來世永生,在世傳道行道,讓後人感念,這樣就算在世夀命不長,卻是真正「長命長壽」。
[26]夫唯:就因為也,就只有也,唯獨也。夫:乃也。《經衍釋詞》:「夫,猶乃也。」唯:獨也,專詞也。《廣雅.釋詁三》:「唯,獨也。」《集韻》:「唯,專詞也。」
[27]弗厭:不厭也。要特別注意,這裡的「弗厭」,就字面上而言,是指前面「毋厭其所生」的「毋厭」,但「厭」是「壓也,迫也,鎮也,絕也,損也」,「閘」則是「閉也,閉門也,封閉阻絕也」,「厭」和「閘」所要表示的都是「打壓」人民群眾,所以這裡的「弗厭」,是包括「毋閘其所居」和「毋厭其所生」兩件事,不是只講「毋厭其所生」而已。
[28]是以:所以也,因此也。
[29]不厭:不會被「人民群眾」所「厭惡唾棄」也。厭,厭倦也,憎惡也,厭惡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厭,倦也,憎惡也。」《論語.憲問》:「人不厭其言。」集注:「厭者,苦其多而惡之之辭。」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