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

老子道德經ㆍ金山神學版ㆍ第三十五章ㆍ道泛呵章

 
【老子道德經金山神學版第三十五章道泛呵章】
【泛生論】:
先論道是泛生神可扶持萬物卻不自命其名,也不作奴隷主,因此道既可稱小也可稱大;結論聖人以不為大而能成大之大形象,則得安平之大。
第三五章
第一句
道,泛[1]呵!
「道、泛生神」,祂「獨立不改、自有永有」地,祂「圓全周遍、完滿具足」地,祂「清淨無瑕、質純無雜」地,祂「聖恩豐沛、道靈(聖靈)洋溢」地,祂「沒有差別、沒有限度」地,以「流出」的方式,「泛流生成」天地萬物,並且以祂的「道靈(聖靈)」,來「灌注浸透、廣施普濟」天地萬物啊!
第三五章
第二句
[2][3]左右[4]也。
因此祂能夠「沒有差別、沒有限度」地「扶持救助,資助福澤」那「天地萬物」。以下先略舉兩個「論點」,後面再補充說明:
第三五章
第三句
成功遂事[5]
第一論:那「道、泛生神」完成「生成天地萬物的功業」,以及達成「養育天地萬物的事業」,
第三五章
第四句
[6]弗名有[7]也;
祂又不「自命」而「宣告」,自己「具有」任何在「天地萬物」之上的「崇高」的「名位、頭銜」;
第三五章
第五句
萬物歸焉[8]
第二論:那「天地萬物」全都是祂所「泛生」,祂是「始萬物之宗」,所以「天地萬物」全都「歸宗」於祂,而完全「歸屬」祂所「總持統攝」,也完全「依歸」於祂,
第三五章
第六句
[9]弗為主[10]
但祂卻不作一個以「權力、權柄」來「宰制」天地萬物,而把自己視為「主人」,又把天地萬物視如「奴僕奴隸」的「掌權奴隸主」。
第三五章
第七句
[11]恆無欲[12]也,
現在作「第一論」的說明。那「道、泛生神」:「成功遂事,而弗名有。」可以看出那「道、泛生神」,祂純粹「沒有名位、沒有頭銜」的「需求」,因而祂純粹「沒有名位、沒有頭銜」,
第三五章
第八句
可名於小[13]
我們就「道、泛生神」,祂純粹「沒有名位、沒有頭銜」的「需求」,因而祂純粹「沒有名位、沒有頭銜」的角度來看;那「道、泛生神」,「絕對」比那些擁有一大堆「高名位、高頭銜」的「世人」和其他「事物」,還更沒有「名位、頭銜」。那「道、泛生神」也因為這個原因,我們才可以「稱名」祂是「無內而至小」的「小、卑微」;也就是說,天地之間,絕對沒有比「道、泛生神」還「更小、更卑微」的事物;
第三五章
第九句
萬物歸焉,
現在作「第二論」的說明。那「天地萬物」全都是祂所「泛生」,祂是「始萬物之宗」,所以「天地萬物」全都「歸宗」於祂,而完全「歸屬」祂所「總持統攝」,也完全「依歸」於祂,
第三五章
第十句
而弗為主,
但祂卻不作一個以「權力、權柄」來「宰制」天地萬物,而把自己視為「主人」,又把「天地萬物」視如「奴僕奴隸」的「掌權奴隸主」。
第三五章
第十一句
可名於大[14]
就「道、泛生神」不作為「掌權奴隸主」,這種純粹「沒有權力需求」,因而沒有「主宰權」的角度來看;那「道、泛生神」,比起那些把自己視為「主人」,又把「天地萬物」和「萬民」視如「奴僕奴隸」,而用自己的「聰明智慧」去「自找理由、自圓其惡」,而去「佔有、享祀,鞭打、驅趕,收割、宰殺」那「天地萬物」和「萬民」的各式各樣「掌權者」來說;絕對只有那「道、泛生神」,才是真正的「崇高偉大」。那「道、泛生神」也因為這個原因,我們才可以「尊名」祂是「無外而至大」的「大、偉大」;也就是說,天地之間,絕對沒有比「道、泛生神」還「更大、更偉大」的事物。
第三五章
第十二句
是以,聖人之[15]能成大[16]也,
所以,那「聽祒者」,他所以能夠成為「偉大的聽祒者」,
第三五章
第十三句
[17][18]不為大[19]也;
必然是因為那「聽祒者」順從「道、泛生神」,而能夠「圓全周遍、沒有差別」地「扶持救助,資助福澤」世界人類,他又「不神化自己、不作大自己」,
第三五章
第十四句
故,能成大[20]
因此,那「聽祒者」才能夠成為「大聖人、偉大的聽祒者」。
第三五章
第十五句
執大象[21]
如果我們能夠秉持「道、泛生神」,那能夠「圓全周遍、沒有差別」地「扶持救助,資助福澤」天地萬物,卻「不神化自己、不作大自己」的:「大法、偉大法度」,
第三五章
第十六句
天下往[22]
世界人類就會來「歸依」我們;
第三五章
第十七句
往而[23]不害[24]
世界人類來「歸依」我們,全都能夠得到我們「圓全周遍、沒有差別」的「扶持救助,資助福澤」,又不會受到任何「傷害」,
第三五章
第十八句
安平大[25]
我們這才是真正順從「道、泛生神」,而能夠帶給世界人類「安定安樂、和平太平」的真正「大、偉大」。
       
 

 
 

 

[1]泛:流也,普也,普遍也,覆也,任風波自縱也,博也,迅疾不礙也,廣也,眾也,漂行也。泛,《帛書老子甲本》缺,《帛書老子乙本》作「渢」,「渢」與「泛、汎、氾、浮、漂」通。《中庸雕題略》:「渢,古音凡,即汎字矣。」《廣韻》:「泛,同汎。」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氾,叚借為汎。」《一切經音義.十二》:「氾,同泛。」《說文》:「浮,泛也。」《廣雅.釋言》:「浮,漂也。」「泛」字是老子「泛神論神學」中,非常重要的一個字,由於泛與汎通,所以「泛神論神學」在哲學上也稱作「汎神論神學」。「泛神論神學、汎神論神學」是老子神學公認,並且已經確立的專有名詞,所以不再用其他「氾、浮、漂」或其他文字來稱呼老子神學,因為「氾、浮、漂」這些文字有比較多其他字義,不容易精確表達「泛神論神學、汎神論神學」,而我們現在則採取神哲學上使用較廣泛的「泛神論神學」。在「泛神論神學」之中,「道、泛生神」是藉由「泛流」的方式,「流出」了天地間的一切萬物,所以「泛神論神學」的學說,也稱為「泛流說」或「流出說」。「泛神論神學」所主張的「唯一神」,是「泛生神」,所以老子聖師所講的「道」,就是「泛生神」。「泛神論神學」和「創造神論神學」是兩種對「唯一神」的認識結論;「泛神論神學」主張:「神泛生了我們。」但「創造論神學」卻主張:「神創造了我們。」「泛神論神學」的主張,主要是根據於人對自然世界的深入觀察和反省,所以也稱為「自然論神學」,因為「唯一神」是人看也看不見,人聽也聽不到,人摸也摸不著的,所以人必須透過觀察自然世界和內在反省來認識「唯一神」;「創造論神學」的主張,則主要是根據於信仰和宗教經典的記載,所以也稱為「啟示神學」,意思是「唯一神」親自啟示給世人的,但是神親自啟示,往往是信者恆信而不信者恆不信的。我們在講解「道、泛生神」時,所用的諸如:「流(流出、流溢、泛流、灌注、充滿、…)、普(普施、普濟…)、覆(遍注、遍覆、遍及…)、自縱(自然、自成,自然而然…)、博(博大、偉大、浩大、盛大…)迅疾(倏忽、快速、瞬間…)、不礙(無窮、無限…)、廣 (廣施、廣博…)、眾(豐盛、豐饒、豐足…)、漂行(帶領、引導…)。」等,都是從「泛」的字義和概念而來。所以說,「泛」的概念,是老子神學體系中,一個非常重要而不能輕忽的概念。《玉篇》:「泛,流貌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泛,猶言普遍也。」《漢書.武帝本紀》:「泛駕之馬。」〔注〕:「師古曰:泛,覆也。」《正字通》:「汎,任風波自縱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四》:「汎,博也。」《淮南子本經訓》:「普汎。」〔注〕:「眾也。」《漢書.谷永傳》:「永於經書,汎為疏達。」〔注〕:「師古曰:汎,普也。」《詩.邶風.二子乘舟》:「汎汎其景。」〔傳〕:「汎汎,迅疾而不礙也。」《禮記.少儀》:「氾埽。」〔疏〕:「氾,廣也。」《楚辭.劉向.九歎.思古》:「且徜徉而氾觀。」〔注〕:「汎,博也。」《淮南子本經訓》:「普氾無私。」〔注〕:「眾也。」《廣雅.釋言》:「浮,漂也。」
[2]其:祂也,指「道、泛生神」也。
[3]可:可以也,能夠也。
[4]左右:助也。「扶持救助,資助福澤」也,這裡左右是指「道、泛生神」能夠「扶持救助,資助福澤」天地萬物也。這裡說明「道、泛生神」在生成萬物之後,並不是就此休息,而是持續不斷,沒有休止,連續不停地「扶持救助,資助福澤」天地萬物,所以「道、泛生神」在當前這個世界是依然在作工的,「道、泛生神」從來也沒有離開這個世界,更沒有遠離我們。因此,我們在世界萬物的生生不息之中,在世界萬物的滋長繁榮之中,仍然可以看到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德、道靈(聖靈) 」在世界萬物中作工的種種跡象。《易.泰》:「以左右民。」釋文:「左右,助也。」《詩.商頌.長發》:「實左右商王。」傳:「左右,助也。」《書.益稷》:「予欲左右有民。」傳:「左右,助也。」
[5]成功遂事:成就事功,達成事業也。這裡是指「道、泛生神」完成「生成天地萬物的功業」,以及達成「養育天地萬物的事業」。
[6]而:卻也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而猶乃也,一為卻之義。」
[7]弗名有:不名於專有也,不專有「名位、頭銜」也。這是是指「道、泛生神」成功遂事之後,不專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殊「名位、頭銜」。「道、泛生神」本來就是「無名」而沒有「名字、名號」,這點我們都已經有正確的認識。所以這裡所講的「弗名有」不是指是指「道、泛生神」沒有「名字、名號」這件事,而是指「道、泛生神」在成功遂事之後,從沒有給自己任何像「我是天地的掌權者!我是你們的主人!我是世界的尊者」這類「掌權者、主人、世尊」等種種「名位、頭銜」,以誇耀自己功勞極大,或高人一等。名:聲譽也,令聞也,這裡是指「名位、頭銜」也。《禮記.表記》:「先王諡以尊名。」注:「名者,謂聲譽也。」《禮記.中庸》:「必得其名。」鄭注:「名,令聞也。」有,專也,專有也,表示只有自己有,別人沒有的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有,猶專也。」《禮記.坊記》:「父母在,不敢有其身。」注:「有,猶專也。」
[8]萬物歸焉:天地萬物都歸宗於祂也。這裡是講天地萬物全都是「道、泛生神」所泛生,祂是始萬物之宗,所以天地萬物全都歸宗於祂,而完全歸屬祂所「總持統攝」,也完全「依歸」於祂。歸:歸宗也,就也,依歸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歸,歸宗也,依歸也。」《詩.邶風.燕燕》:「之子于歸。」傳:「歸,歸宗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三》:「歸,就也。」《詩.曹風.蜉蝣》:「於我歸處。」箋:「歸,依歸。」焉:之也,指「道、泛生神」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焉,猶之也;指事之詞也。《史記.伯夷傳》:『盍往歸焉。』《周本紀》:『焉』作『之』。」
[9]而:卻也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而猶乃也,一為卻之義。」
[10]弗為主:不作掌權的主人也,不作掌權的主宰者也,不作掌權的奴隸主也。「萬物歸焉而弗為主」是「泛神論神學」中非常重要的概念,也是和「創造神論神學」出現重大差異的地方。我們在「創造神論神學」中,可以看到創造神無論祂有多麼慈愛,但創造神完全是以「主人」的身份所呈現的,所以信仰創造神的信徒,經常會稱自己是「僕人、忠僕」,因為人不是創造神所「生」的,而是創造神所創造的,所以人不是創造神的「子女」,人是創造神的創造物,人既是創造物,所以創造並且擁有人這個創造物的創造神,就成為擁有人的「主人」,而人就因此而必須稱創造神為「主人」,而稱自己為「僕人」,由於「主人」和「僕人」之間,是一種權力的關係,「主人」有權力要求「僕人」作服事的工作,所以人必須服事創造神。尤其是古代的「僕人」,往往是奴隷所充任,所以「主人」的權力,更可以大到主宰「僕人」的生命,而成為「主宰者」。因此創造神被稱為「主人、萬物的主宰者」便一點都不稀奇了。「創造神論神學」所要建構的,其實不僅只是「神」和「人」的「主、僕」關係。「創造神論神學」所要建構的,其實是「神、代理人、人」三者的關係。所謂的「代理人」,就是指「神職人員」,「神職人員」必須能夠完成以下兩個工作:1.作為創造神的「代表人」,他們必須是神在世上的代表。2.作為人的「代求者」,他們可以作為人和神的中間人來傳遞信息。「神職人員」在這兩個項目中,必須宣稱自己得到創造神的「權力、權柄」,他才有可能達成這兩個工作。如果他沒有得到創造神的「權力、權柄」,他就不能代表神,也不能作人和神的代求者。所以首先他們必須先證明創造神有「權力、權柄」,其次他們必須強調他們擁有這個「權力、權柄」。所以很多神職人員都會不斷強調「凡信的人,他就賜他們權柄,作神的兒女。」有了「權力、權柄」,人就能夠從僕人升格為兒女,這時「權力、權柄」就更大了。所以「創造神」的信仰者,會不斷呼求創造神賜給他們「權力、權柄」,當他們想作某件事時,也會高喊:「我以神賜的權柄。」來做某件事。遺憾的是,對我們這些信仰「道、泛生神」的人來說,想要向「道、泛生神」要求任何「權力、權柄」都是空想。因為「道、泛生神」,一來是我們的始祖,而不是我們的主人,所以祂對我們也沒有行使什麼「權力、權柄」,更沒有把我們當成「僕人」來使喚,因為我們根本不是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僕人」。二來「道、泛生神」連自己都沒有對天地萬物施展什麼「權力、權柄」,所以你即使成了「聖人、聽祒者」,你也沒有什麼「權力、權柄」去使喚任何人,更別說還想拿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權力、權柄」來壓迫別人。信仰「道、泛生神」的人,沒有「權力、權柄」,對於那些試圖想要高舉「道、泛生神」,卻心中懷有不當野心的異端而言,真是一件再糟糕不過的事了;不過對天下蒼生而言,倒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,因為他們永遠不會成為野心家「權力、權柄」之下的奴僕。在聖師老子的「泛神論神學」中,人和人之間的活動,完全是以「契、契約」來進行的,不是以「徹、稅權」來進行的。所以說,「萬物歸焉而弗為主」這句話,在「泛神論神學」中,是非常重要的概念,這個概念清楚劃分了「泛神論神學」和「創造神論神學」的重大差異,讓「泛神論神學」獨立於「創造神論神學」之外,而受世人所歡迎。弗,不也。為,成也,成為也,作為也。主,奴僕之對稱,掌也,引申為掌權的主人也,掌權的主宰者也,掌權的奴隸主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主,僕之對稱,掌也。」《韓愈.原道》:「入者主之,出者奴之。」葉按:「主為奴之對稱也」《集韻》:「主,一曰掌也。」葉按:「主之掌,即為掌權以奴役其僕也。」
[11]則:是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則,是也。」
[12]恆無欲:純粹沒有需求性也。這裡的「恆無欲」,是針對前面「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」這句話而說的,所以這裡的「恆無欲」指純粹「沒有名位、沒有頭銜」的「需求」。
[13]可名於小:可以稱名是小。這裡指「道、泛生神」可以稱名是小。因為「道、泛生神」沒有「沒有名位、沒有頭銜」的「需求」,所以「道、泛生神」就沒有「名位、頭銜」,由於「道、泛生神」沒有「名位、頭銜」,所以「道、泛生神」比其他有各種「高名位、高頭銜」的人或神,在「名位、頭銜」上都小,因此「道、泛生神」才會「可名於小」。這裡聖師老子是從「無名」的角度,來說明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小」。可,能也,可以也。名,稱名也,稱呼其名也。於,與于通,是也。《經傳釋詞.一》:「于,猶是也。」《詩.小雅.出車》:「玁狁于夷。」葉按:「玁狁是夷也。」
[14]可名於大:可以稱名是大也,可以稱名是偉大也。為什「不掌權、不作主宰」者反而是大?試想世間有多少人為了追求權力,而不惜一切代價;權力最能迷惑人心,一旦有了權力,又有那一個人不希望能集權力於一身,以徹底主宰別人?「道、泛生神」泛生天地萬物,天也萬物全都歸屬於祂,祂卻不作「掌權奴隸主」,而只盡其生養之能,這是何等崇高偉大的盛德,所以「道、泛生神」足以被稱名為「大」。
[15]之:表主格聖人的詞。
[16]能成大:夠成為大,這裡是指能夠成為偉大的聽祒者。成,就也,成為也。《說文》:「成,就也。」《書.周南.樛木》:「福履成之。」傳:「就也。」
[17]以:因也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以,因也。」
[18]其:他也,指聽祒者也。
[19]不為大:不神化自己也,不作大自己也。為大:作大自己也。在老子神學中,原本只有「道、天、地」三者,才真正有資格被稱為「大」,候王和一般人都沒有資格被稱為「大」,聽祒者因為他的言行完全順從「道、泛生神」,所以別人會尊稱聽祒者為「大聖人、偉大的聽祒者」,但是聽祒者必須在真誠實踐「不神化自己、不作大自己」並且完全順從「道、泛生神」的情況下,才有資格被稱為「大聖人、偉大的聽祒者」。為,作也。《爾雅.釋言》:「作、造,為也。」
[20]能成大:能夠成為「大聖人、偉大的聽祒者」也。
[21]執大象:執大法也,秉持「大」的法度。這裡是指秉持「道、泛生神」,那能夠圓全周遍、沒有差別地「扶持救助,資助福澤」天地萬物,卻不神化自己、不作大自己的偉大法度也。執,持也,秉持也。《書.大禹謨》:「允執厥中。」疏:「執,持也。」象,法也,法度也,法象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象,法度也。」《史記.樂書》:「聲者樂之象也。」正義:「象,法也。」《鬼谷子.反應》:「言有象。」傳:「象,謂法象。」
[22]天下往:天下歸也,世界人類往前來「歸依」我們也。往,歸也。《爾雅.釋詁一》:「歸,往也。」《釋名.釋言語》:「往,歸往於彼也。」
[23]而:且也,又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而,且也,又也。」《經詞衍釋、七》:「而,猶且也。」
[24]不害:不會受到傷害也。害,傷也,割也,殘也。《說文》:「害,傷也。」《廣雅.釋言》:「害,割也。」《增韻》:「害,殘也。」
[25]安平大:「安定安樂、和平太平」的「偉大」。安,定也,安定也,樂也,安樂也。《爾雅.釋詁》:「安,定也。」《淮南子.泛訓論》:「百姓安之。」注:「安,樂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平,太平無事也,和也。」《呂氏春秋.貴公》:「公則天下平矣。」注:「平,和也。」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