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

老子道德經ㆍ金山神學版ㆍ第二十一章ㆍ欻者不立章

 
【老子道德經金山神學版第二十一章欻者不立章】
【反唯我論】:
先論人不能不自以為是;次論人不能高舉自己;再論「唯我論者」對「道」的衊視;最後以有所追求者,不可被唯我論所迷惑作結論。
第二一章
第一句
欻者不立[1]
那些不信仰,不順服、也不順隨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唯我論」的「自我中心者」,他們在面臨重大危機時,行動失去「依靠」的「不安穩」,就像是一個或坐或臥的人,遇到危險而猝然站起來,卻沒有「依靠」一般,總是「搖搖晃晃」,而不能夠「安立」。
第二一章
第二句
自視者不彰[2]
那些不相信也不順服「道、泛生神」,而「高估自己」的「自我中心者」,終究不能夠「彰顯」;
第二一章
第三句
自現者不明[3]
那些不相信也不順服「道、泛生神」,而「突顯自己」的「自我中心者」,終究不能夠「顯明」。
第二一章
第四句
自伐者無功[4]
那些不相信也不順服「道、泛生神」,只知「誇耀自己」的「自我中心者」,終究會沒有「功業」;
第二一章
第五句
自矜者不長[5]
那些不相信也不順服「道、泛生神」,只知「坐大自己」的「自我中心者」,終究不能夠「尊崇」。
第二一章
第六句
[6][7]道,曰[8]
那些「唯我論」的「自我中心者」,他們總是「自以為是」地,站在一旁「冷眼旁觀」,並且用眼角餘光來伺察「道、泛生神」,然後狂傲地侮慢褻瀆「道、泛生神」,而污衊「道、泛生神」是:
第二一章
第七句
「粃食[9],贅行[10]!」
「像『粃穅霉米』作成的食物,吃了只會長出『贅瘤』,讓人無法行動!」因為對他們而言,人只要「以自我為中心」,只要信靠「自己」就足夠了,「道、泛生神」對他們而言,只是「累贅」罷了。
第二一章
第八句
[11]惑惡[12][13]
那「物」,「物」在這裡的意思是限定於指「眾人、一切眾人」,而不是指「一切名物」;也就是說,那「一切眾人」在遇到各種問題時,如果不斷強調「個人」的「自信心」時,就很容易受到「唯我論者」的「鼓動引誘」,而「迷壞」於那「唯我論」的「自我中心主義」,因而失離了「道、泛生神」;
第二一章
第九句
[14],有欲者[15]弗居[16]
因此,我們這些對真理和生命價值「有所追求的人」,即使強調「自信心」,也必要「全心全意」信靠「道、泛生神」,絕不受「鼓動引誘」,而「迷戀」在那「自我中心主義」的狂傲自大的「唯我論」。
       
 

 
 

 

[1]欻者不立:猝然站起者,無法安立也。本來躺著或坐著的人,遇到危險而猝然快速站起來,卻沒有依靠,總是會站不穩,常常會東倒西歪。這裡表示一個不信靠「道、泛生神」的人,平日看似無事,但他在面臨重大危機時,沒有「道、泛生神」可以依靠,因此永遠都不會安穩。欻,猝起也,忽然站起來也,被風忽然吹起來也,讀作忽。《說文》:「欻,有所吹起也。從欠炎,聲讀若忽」《葉德輝.說文讀若考》:「此倏忽之忽本字,一切經義引倉頡篇:欻,猝起也。欻,忽也。」葉按:「炊與吹通,吹起為欻,故吹與欻通。炎與火通,故欻與炊通。」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吹,叚借為炊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炎山,火山也。炎官,火神也。欻燄,火燄也。」
[2] 自視者不彰:高估自己的人,終究不能夠彰顯也。自視本義為自己看自己,人自己看自己多數都會高估自己。所以有所謂「自視甚高」,故自視即高估自己。不彰,不能夠彰顯。高估自己就表示自己能力與事實不符,自己能力與事實不符,遇事要彰顯自己能力,就毫無可能了。視:見也。《說文》:「視,瞻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視,猶見也。」彰,明也,彰明也,著也。《廣韻》:「彰,明也。」《正韻》:「彰,著也。」
[3] 自現者不明:突顯自己的人,終究不能夠顯明也。有才能的人不必刻意突顯,也能夠顯明於世,但是自現者沒有才能,卻刻意突顯自己,如此最後也難以顯明於世,因為他沒有可以顯明的才能,足以讓他顯明於世。現,見之俗字,露也,突顯也,明也。《廣韻》:「見,露也,現俗。」《飜譯名義集》:「現,明也。」明:顯明,彰明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明,顯也,顯明也。」《國語.晉語》:「明賢良。」注:「明,顯也。」
[4]自伐者無功:誇耀自己的人,終究會沒有功業也。伐,誇耀自己的功勞。《廣韻》:「伐,自矜曰伐。」《書.大禹謨》:「汝惟不伐。」傳:「自功曰伐。」功,功勞也,功勳也。
[5]自矜者不長:坐大自己的人,終究不能夠尊崇。矜,自尊自大也,自以為賢也,驕夸自大也,坐大自己也。《正字通》:「矜,驕矜自負貌。」《書.大禹謨》:「汝惟不矜。」傳:「自賢曰矜。」《禮記.表記》:「不矜而莊。」注:「矜,謂自尊大也。」長:尊也,崇也。《中文大詞典》:「長,尊也,崇也。」
[6] 其:彼也,他們也。指「欻者、自視者、自現者、自伐者、自矜者」這些人。
[7] 在:視察也,察看也,伺察也,這裡是說那些「欻者、自視者、自現者、自伐者、自矜者」,自以為是地,在一旁冷眼旁觀地伺察「道、泛生神」。這些《爾雅、釋詁》:「在,察也。」《舍人注》:「在,見物之察也。」《書、舜典》:「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」《傳》:「在,察也。」《禮記、文王世子》:「食上,必在視寒煖之節。」
[8] 曰:說也。
[9] 粃食:粃穅壞米作成的食物。粃,惡米也,穅也,粕也。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粊,惡米也,字亦作粃。」葉按:「惡米,壞米也,發霉腐敗而壞掉的米也。」《正字通》:「粃,糠屬,又粟不成粒。」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是其塵垢粃糠將猶陶鑄堯舜者也。」疏:「穀不穀為粃,穀皮曰糠,皆猥物也。」《中文大詞典》:「粃糠,糟粕也。」
[10]贅行:長贅瘤而累贅人的行動。贅:贅瘤也,贅疣也。贅肬也。《釋名.釋疾病》:「贅,屬也。橫生一肉,屬著體也。」《廣雅.釋言》:「贅,肬也。」《莊子.駢拇》:「附贅縣疣。」釋文:「贅,瘤結也。」行:行動也。
[11]物:這裡指一切眾人。因為會被鼓動引誘的,是人而不會是其他東西。
[12]惑惡:迷壞也,被迷惑而變壞也。鼓動引誘而變壞也。惑,迷也。《廣韻》:「惑,迷也。」惡,壞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惡,壞也。」
[13]之:他也,他們也。指那些「欻者、自視者、自現者、自伐者、自矜者」,以及他們罵「道、泛生者」為「粃食,贅行 !」的話。
[14]故:因此也,所以也。
[15]有欲者:有需求性的人也,有所追求的人也。這裡指對「真理」和「生命價值」有所追求的人。道們有「觀眇、觀噭」二觀;「觀眇」旨在追求真理,「觀噭」旨在追求全人類生命的利益。凡對「道、泛生神」之探討,必皆基於此二觀。所以這裡講的「有欲者」,是還沒有被迷壞,也還沒有成為「自我中心者」,更沒有污衊「道、泛生神」的人,所以是指對真理和生命價有所追求的人。
[16]弗居:不立身於某處也,引申為不受引誘,而不迷戀於某處也。這裡指不迷戀於那「自我中心主義」的狂傲自大的「唯我論」。弗,不也。居,處也,所處之位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居,處也,謂所處之位也。」
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