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

老子道德經ㆍ金山神學版ㆍ第五章ㆍ天地不仁章

 
【老子道德經ㆍ金山神學版ㆍ第五章ㆍ天地不仁章】
【反宿命論】:
先論「仁」的施恩本質,終究會形成怨天尤人的抱怨;次論「天地」之供應為互動式;最後以「反宿命」作為結論。
第五章
第一句
「天、地[1]不仁[2]
那不順服「道、泛生神」,而整天把用「人」的「溫良利他意識形態」,所建構出來的「仁」,當成「信仰」掛在嘴邊的人,最後必然會因為「索求不得」而「怨天尤人」地說:「天與地根本就『不仁、不仁愛、不愛人愛物』,
第五章
第二句
[3]萬物為[4]芻狗[5]!」
因為,它們只是把『萬物』,當作是那『巫術迷信』用來『驅邪』的『祭品』,就是那種祭祀之前用『繡有圖紋的布巾』包紮裝飾,小心地放在竹製箱籠裡保護著,祭祀中隆重地陳設出來,但祭祀快結束時,就放在地上,讓巫師隊伍把頭和脊椎踏碎,變回柴草後,就集中起來放火燒掉的『草狗』!」
第五章
第三句
「聖人不仁,
那不順服「道、泛生神」,而整天把用「人」的「溫良利他意識形態」,所建構出來的「仁」,當成「信仰」掛在嘴邊的人,最後必然會因為「索求不得」而「怨天尤人」地說:「聽祒者根本就『不仁、不仁愛、不愛人愛物』,
第五章
第四句
以百姓[6]為芻狗!」
因為,他們只是把『萬民』,當作是那『巫術迷信』用來『驅邪』的『祭品』,就是那種祭祀之前用『繡有圖紋的布巾』包紮裝飾,小心地放在竹製箱籠裡保護著,祭祀中隆重地陳設出來,但祭祀快結束時,就放在地上,讓巫師隊伍把頭和脊椎踏碎,變回柴草後,就集中起來放火燒掉的『草狗』!」
第五章
第五句
天、地之[7][8]
但是,「天地」和「聽祒者」絕不是那些「怨天尤人者」,所說的那樣「不仁愛」,更沒有把「萬物」或「萬民」,當作是「用後即丟」的『驅邪祭品』;事實上,那「天」與「地」之中的「空間」,
第五章
第六句
[9][10]橐籥[11][12]
它的「空間」形態,以及它「供給和拯救」「萬物」和「萬民」的方式,並不是隨時隨地沒有節度地施捨「仁愛」,來滿足「萬物」和「萬民」隨時隨地的需索,它的「空間」形態,以及它「供給和拯救」那「萬物」和「萬民」的方式,是像在冶鑄金屬時,用來「吹風熾火」的「鼓風器」一樣啊!
第五章
第七句
[13][14]不淈[15]
當那「鼓風器」般的「空間」,沒有被我們「推動」的「虛靜」狀態之下,它的「供給和拯救」就會「無聲無息」,就連分毫也不會「流出」給我們;
第五章
第八句
[16][17]渝出[18]
但是在那「鼓風器」般的「空間」,被我們「良能」而「有好技術」地,持續以「行動」去「推動運轉」,那豐滿富足的「供給和拯救」,就會「永不窮絕、源源不斷」地「流溢」出來。
第五章
第九句
多聞[19]數窮[20]
所以說,天地的「供給和拯救」從來沒有停止,只是「怨天尤人者」被「溫良利他意識形態」的「仁」所迷惑,因而產生「溫良利他意識形態」的「理盲」罷了。因此我們與其「多聽」那些整天講「仁」、卻不順服「道、泛生神」,又不肯增長「良能」,更不知付出心力的怨天尤人者,悲憤地訴說那些有關天地與「聽祒者」是何等「不仁愛」,以及人類的「氣數命運」,又是何等「窮困絕望」,等種種「悲觀」的抱怨話,
第五章
第十句
不若[21][22]於中[23]
不如順服「道、泛生神」,進而提昇自己的「良能」,在天地之中「守職盡責」,盡自己作為世界一分子的責任,守護世界並且奮力不懈地推動世界的進步,以獲取並享用那天地之間「永不窮絕、源源不斷」的「供給」。
       

 

 

 

[1]天、地:天與地也。「天地」在《道德聖經》中,依文義而有「天與地、宇宙、世界」三種不同的意思。如1.「天地不仁」,天地指「天與地」。如2.「天地之根」,天地指「宇宙」。如3.「天地將自正」,天地指「世界」。但1.2的「天與地」也和「宇宙」之義也並沒有完全清楚的劃分,往往也可以把「宇宙」視為「天與地」的更深層意義;所以把「天與地」解為「宇宙」也無不可。
[2]不仁:不愛人愛物也,沒有親愛也。仁:親愛也,愛人愛物也。《禮記.樂記》:「仁以愛人。」《禮記.經解》:「上下相親謂之仁。」
[3]以:把也。《文言文虛詞大詞典》:「以、把。」介紹動作、行為發生或進行時直接涉及的對象。
[4]為:當作也,用作也。《文言文虛詞大詞典》:「為,當,當作。」
[5]芻狗:用草紮成狗形,做為禳解時袚除厲殃的代罪替身。《莊子.天運》:「夫芻狗之未陳也,盛以篋衍,巾以文繡,尸祝齊戒以將之。及其已陳也,行者踐其首脊,蘇者取而爨之而已。」《成玄英疏》:「謂結草為狗以解除也。」《三國志.魏志.周宣傳.三夢芻狗.注》:「芻狗 、結草為狗,以解厭也。」《莊子.天運》:「夫芻狗之未陳也,盛以篋衍,巾以文繡,屍祝齋戒以將之。及其已陳也,行者踐其首脊,蘇者取而炊之而已。」芻狗是用來驅邪的祭品,也就是替身之類用來帶走邪靈的東西。也就是那種祭祀之前用繡有圖紋的布巾包紮裝飾,小心地放在竹製箱籠裡保護著,祭祀中隆重地陳設出來,但祭祀快結束時,就放在地上,讓「行者」去踩踏,行者就是巫師隊伍,行者不是某些學者講的路上行人,路上行人沒有人會敢去踩踏那帶著邪靈的芻狗。也就是巫師隊伍把芻狗的頭和脊椎踏碎,變回柴草後,就由負責燒化的人,集中起來放火燒掉的草狗。「蘇者取而炊之」蘇者是指祭祀中負責燒化的人,不是樵夫也不是柴夫。「蘇者取而炊之」就是說負責燒化的人,把踩碎的芻狗拿去路邊燒掉。我們千萬不可像那些《莊子.天運》原文沒看完,就斷章取義而望文生義,甚至照著別人學舌的學者那樣,解釋成讓樵夫、柴夫拿回家去當柴燒,甚至拿來升火煮飯。因為芻狗這種東西是化煞用的,是帶著邪靈的,是誰見了都怕的東西,樵夫、柴夫是不敢拿去當柴燒的,更別說拿回家當柴火煮飯了。《莊子.天運》莊子接著說:「將復取而盛以篋衍,巾以文繡,遊居寢臥其下,彼不得夢,必且數眯焉。」意思是如果如果有人又把化過煞的芻狗帶回家,照樣包上繡有圖紋的布巾,然後他就生活睡覺在這芻狗之下,如果他不作惡夢,眼晴也會像瞎了一般,不敢看多看它幾眼。像這麼可怕的芻狗,絕不會有路上行人敢去踩踏,也不會有樵夫、柴夫敢拿去當柴燒的。
 
[6]百姓:萬民也,蒼生也,生民也,人民也。《四書.釋地又續》:「百姓義有二。有指百官言者,書百姓與黎民對,禮大傳百姓與庶民對,是也。有指小民言者,不必夏代,亦始自唐虞之時,百姓不親五品不遜,是也。」
[7]之:的也。
[8]間:中也,隙也,空隙也,容也。指天地之中可容納萬物的空間。
[9]其:彼也;指天地之中的空間供給原理,非指天地之中的空間形狀。
[10]猶:如也,似也,若也,像也。指天地之間的空間供給原理像風箱。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猶,叚借為似。」《廣韻》:「猶,似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猶,若也,與似、若同。」
[11]橐籥:風箱也,冶鑄用器用以吹風熾火。范應元說:「囊幾曰橐,竹管曰籥。冶煉之處,用籥以接囊橐之風氣,吹鑪中之火。」《淮南子.本經訓》:「鼓橐吹埵,以銷銅鐵。」注:「橐,冶爐排橐也。」《文選.陸機.文賦》:「同橐籥之罔窮。」注:「善曰:冶鑄者用以吹火使炎熾。」
[12]歟:語未助詞,表感嘆語氣。
[13]虛:空也,虛空也。這裡是指天地之中的空間沒有被引動時的虛空狀態。
[14]而:則也,就也。
[15]不淈:不流出也。淈:水出有聲也。《說文》:「淈,一曰,水出貌。」《集韻》:「淴,水貌,或從屈。」《廣韻》:「淴,水出聲。」
[16] 動:推動也,操作也,運轉也。是指推動運轉那像風箱一般的天地,推動運轉只是一個比喻,意思是人自己要去努力在天地之間耕耘開拓。《說文》:「動,作也。」《禮記》:「五行之動。」疏:「動,謂運轉。」
[17]而:則也,就也。
[18]渝出:流溢出來也,源源不斷地流溢出也。渝:溢也,流溢也。《文選.木華.海賦》:「渝溢。」注:「善曰:渝,亦溢也。」《集韻》:「出,自內而外也。」
[19]多聞:多聽也。聞:聽也。《說文》:「聞,知聲也。」段注:「往曰聽,來曰聞。」
[20]數窮:宿命窮絕也。數:命運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數,命運也。」《文選.江淹.雜體詩》:「治亂惟冥數。」注:「銑曰:治亂之道,冥昧亦有定數。」葉按:「定數,定命也。」窮:困也,窘也,引申為窮絕。
[21]不若:不如也。若,如也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儼若思。」疏:「若,如也。」
[22]守:職守也,護也,防禦也。《說文》:「守,守官也。」按:「守官,居官守職也。」《玉篇》:「守,護也。」《增韻》:「守,攻守也。」
[23]於中:在中間也,在天地之間也。於:在也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於,在也。」中:間也;指天地之中的空間。《集韻》:「間,中也。」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