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《道德經》的「一」是指「最小的概念、最基本的概念、最低下的概念」。
老子《道德經》講「一」這個概念,是一種「模糊圖象」,因為「一」這個圖象,是沒有形狀搞出來的形狀,也是沒有東西搞出來的形象。
老子認為「一」這個「最小的概念、最基本的概念」,並沒有真實呈現出任何可經驗的東西,是由非經驗的事物統合而成的概念。
所以「道」不是「一」,因為「一」只是一個概念,沒有有辦法指涉到,能生能養,有命有體的「道」。
老子說「道生一」,也就是「一」是「道」形成的概念,但「一」不是「道」本身,所以不能得到「一」就是為是對的,所以老子說:「錯之得一者」。
「錯之得一者」是說得到「一」是錯的,要得到「道」才是對的,所以現在很多人修道,說自己已經「得一」是不夠的。
得到「一」這個「最小的概念、最基本的概念、最低下的概念」,其實已經是自己很謙卑了,但這樣還不夠,這樣是以自己為本的謙卑,還要得到「道」,並且順從「道」這樣才是真正謙卑。
老子說那些侯王就是因為只停在「一」的「最小的概念、最基本的概念、最低下的概念」,所以自稱是「孤、寡、不穀」,他們以為這樣就是最謙卑,但是這些都是謊言,因為侯王的目的是想靠著「一」來獲取最尊貴、最高位。
侯王的「執一」的謙卑不順從天道,聖人的「執一」的謙卑是順從天道,所以同樣「執一」,候王和聖人是完全不同的。
老子說:「勿惑損之而益,益之而損。」意思就是,不要被那假裝謙卑,卻想從中獲利,或已經獲利,卻假裝謙卑的侯王欺騙。
所以停留在執於「一」的低下謙卑,卻不順從「道」的生養而謙卑的領導人,最終還是一個騙子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