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

老子道德經ㆍ金山神學版ㆍ第十五章ㆍ古之善為道者章

 
【老子道德經金山神學版第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章】
【善為道者論】:
本章是聖師老子所作的「為道詩」,是中國最早一首知道作者的詩,是講述「為道」的辛苦歷程,最後以生命之「突破更新」為榮耀。
第十五章
第一句
古之[1]善為道者[2]
原本那些追求「生命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,因而「發心、發願」從事「佈道事工」,因此以自身的「良能」,來學習「道、泛生神」,以「成就道業」的「學道者」,
第十五章
第二句
微眇[3]玄達[4]
他們「學道、成道」的歷程中,都必然會走過無數「隱微隱祕」,讓人難以理解的「學習和實踐」的歷程,這些「隱微隱祕」的歷程,往往超過一般人的「認知」所能夠「通達」,
第十五章
第三句
[5]不可[6][7]
他們「學道、成道」的歷程中,都必然會走過無數「幽深幽遠」,讓人難以理解的「學習和實踐」的歷程,這些「幽深幽遠」的歷程,更無法被一般人透過「認知」去「了解」。
第十五章
第四句
夫唯[8]不可識[9]
就因為他們無法被一般人透過「認知」去「了解」,
第十五章
第五句
[10],強[11][12][13][14]。曰[15]
因此,我不得已,勉強代替他們「吟頌」一首「為道詩」,好讓世人都能夠了解他們。這首「為道詩」是:
第十五章
第六句
[16]呵!其[17][18]冬涉水[19]
我小心地涉過冬日的河水!(猶豫謹慎呵!就像是在冬天涉水過河;)
第十五章
第七句
[20]呵!其若畏四鄰[21]
機警地防備著四周的動靜!(小心提防呵!就像是害怕四周的一切;)
第十五章
第八句
[22]呵!其若客[23]
風寒侵襲我這孤獨的旅人!(寒氣凜冽呵!就像是飽受風寒的旅人;)
第十五章
第九句
[24]呵!其若凌澤[25]
冰雪融散覆蔽前行的道途!(冰雪散流呵!就像是穿越裂冰的湖澤;)
第十五章
第十句
[26]呵!其若渥[27]
洪水奔流阻擋了我的前進!(波濤洶湧呵!就像是置身於滾滾濁流;)
第十五章
第十一句
[28]呵!其若濁[29]
幽深的前路一片渾濁迷濛!(濁浪排空呵!就像是踽行於昏暗大地;)
第十五章
第十二句
[30]呵!其若谷[31]
像面對著烏黑水深的溪谷!(寬廣深黑呵!就像是困頓於高山巨谷;)
第十五章
第十三句
●忽[32]呵!其若海[33]
●忽然迷失在昏茫茫的大海!(瞬息萬變呵!就像是迷失在無邊大海;)
(本節●原屬第十九章)
第十五章
第十四句
●曀[34]呵!若[35]無所[36][37]
●又漂流到黑暗處無可止息!(層層遮蔽呵!就像陰風暗襲無處棲身;)
第十五章
第十五句
[38][39]靜之[40][41][42]
但是,這種種逆境的考驗,永遠無法擊敗我;因為我會在渾濁中,讓生命藉著平靜,邁向慢慢地清澈;
第十五章
第十六句
[43][44][45][46][47][48]
這才讓清澈的生命,藉著「沉著穩健」的步伐,邁向慢慢地成長茁壯。
第十五章
第十七句
[49]此道[50]不欲[51][52]
我堅守「道、泛生神」這條「行得通的正路」,我不喜愛「自滿」;
第十五章
第十八句
夫唯[53]不欲盈[54]
就因為我不喜愛「自滿」,
第十五章
第十九句
是以[55],能[56][57][58]不成[59]
所以,我的生命能夠在不斷「突破」的「道途」中,不停地「更新重生」,而永遠不會「僵固定型」!
       
 

 
 

 

[1]古之:原本也,原本者也。《老子道德經》只有第七十一章「配天古之極也!」的「古」字是指祖先,而引申為「祖先及陣亡軍民」;其餘各章所有的「古」字,全都是指「原本」,全經沒有一「古」字,是指「古代,古時候」。因為老子神學處處主張要突破更新,正所謂「敝則新」是也,經中因此完全沒有「崇古思想」,更沒有「崇古文字」,外道譯經常譯「古」為「古代,古時候」,以扭曲聖學為「崇古思想」,此是大謬,不可輕忽其害。古:故也,始也;《說文》:「古,故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一》:「古, 始也。」之:指事之詞,指「古」。
[2]善為道者:良能學習道的人們也,良能奉行道的人們也,良能成就道業的人們也,這裡指「發心、發願」從事「佈道事工」,而學習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的人。「為道」是「學道、成道」,「學道、成道」必然包括「學習突破和奉行實踐」,「學道、成道」是「永遠的學習,永遠的突破,永遠的奉行,永遠的實踐」,以成就自己一生的「道業」。善,良能也。純良有能力,並且能夠作出純良而有能力的「良能」之事,叫作善。《小爾雅.廣詁》:「為,治也。」《論語.述而》:「抑為之不厭。」皇疏:「為,猶學也。」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不仁而不可為也。」注:「為,猶行也。」者:指所有「善為道」的人們。
[3]微眇:隱微隱眇也。隱微隱眇而不可達知,故為玄達。微:隱微也,幽深也,不明也。眇:微也,小也,微末隱眇。《說文》:「微,隱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微,幽深也。」《詩.小雅.十月之交》:「彼月而微,此日而微。」箋:「微,謂不明也。」《正韻》:「眇,微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》:「眇,小也。」《正韻》:「眇,末也。」
[4]玄達:超越認知所能夠通達也,超出知見所能夠通達也。玄:幽潛也,深隱也,形容某物超越認知也,形容某物超越知見之表也。《說文》:「玄,黑而有赤色者為玄。」《書.舜典》:「玄德升聞。」《傳》:「玄;謂幽潛。」《荀子.正名》:「交喻異物,名實玄紐。」注:「玄;深隱也。」達:曉解也,通達也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丘未達。」集解:「孔安國曰:未知其故。」義疏:「達,猶曉解也。」
[5]深:幽深幽遠也,聖教為道,須經「無欲觀(非需求性觀) 」與「有欲觀(有需求性觀) 」二觀「無欲觀」需詳究老子神學之奧祕,並旁及於普世諸學,以貫通神人,此幽深之一也;「有欲觀」需傾聽道、泛生神」之祒喚,以濟世助人,以合德於神,此幽深之二也。凡行此二觀於開創路上,皆需踽踽獨行,越進越深,其中風光甘苦,他人不能明也。故曰:「深不可識深。」:淺之反,邃也,遠也,大也,厚也,重也,盛也。《增韻》:「深者,淺之對。」《玉篇》:「深,邃也。」《玉篇》:「深,遠也。」《庾信.齊王憲碑》:「重黎業大,伯翳功深。」按:「深亦大也。」《禮記.樂記》:「情深而文明。」按:「情深,情厚也。」《戰國策.秦策》:「秦之深讎也。」注:「深,重也。」《戰國策.秦策》:「三國之兵深矣。」注:「深,猶盛也。」
[6]不可:不能也,無法也。可,能也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可,猶能也。」
[7]識:知也,明也,了解也。《說文》:「識,一曰知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識,明也。」
[8]夫唯:就因為也,就只有也,唯獨也。夫:乃也。《經衍釋詞》:「夫,猶乃也。」唯:獨也,專詞也。《廣雅.釋詁三》:「唯,獨也。」《集韻》:「唯,專詞也。」。」
[9]不可志:無法了解也。
[10]故:因此也。
[11]強:勉也。《集韻》:「強,勉也。」
[12]為:代也, 代替也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為,猶代也。」
[13]之:指「善為道者」,由於「善為道者」必不僅一人,是複數,故譯為「他們」。
[14]頌:頌一首詩也,作一頌而成詩也。《文體名辨.頌》:「按,詩有六義,其六曰頌。頌者,容也;美盛德之形容,以其成功,告於于神明者也。」
[15]曰:是也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曰,猶是也。」《詩.巧言》:「悠悠昊天,曰父母且。」
[16]豫:疑惑不決也,引申為非常小心謹慎也,表示為道者非常小心謹慎的樣子。豫本作與,現在與多作豫,不再作與。「與、豫」是多疑的大象,所以引申為非常小心謹慎也。「與、豫」常與「猶」成一詞,而作「猶與、猶豫」,「猶」是一種毛色黃黑,形貌像麂的多疑猿猴,同樣引申為非常小心謹慎也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所以使民決嫌疑,定猶與也。」疏:「猶,獸名,玃屬。與,亦是獸名,象屬。此二獸皆進退多疑,人多疑惑者似之;故謂之猶與。」
[17]其:彼也,這裡是指為道者所處的狀態。
[18]若:如也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儼若思。」疏:「若,如也。」
[19]冬涉水:在冬天步行渡過河水,或步行渡過積水之地也。冬:冬日也。涉:徒行渡水也。《廣韻》:「涉,徒行渡水也。」《書.微子》:「若涉大水。」
[20]猶:疑惑不決也,引申為非常小心謹慎也,表示為道者非常小心謹慎的樣子。「猶」是一種毛色黃黑,形貌像麂的多疑猿猴也,請參考前句:「豫呵!」《說文》:「猶,玃屬。」《集韻》:「猶,一曰似麂,居山中,聞人聲豫登木,無人乃下,世謂不決曰猶豫。」
[21]畏四鄰:防備四周的動靜。人於冬涉水時若畏四鄰,是警戒地注意防備四周可能發生的危險。畏:戒也,防備也。《易.震》:「畏鄰戒也。」《論語.子罕》:「子畏於匡。」集注:「有戒心之謂。」四鄰:四方近處也,四周也。四:四方也。《後漢書.司馬融傳.繯橐四野之飛征.注》:「四野,四方之野也。」鄰:近也。《詩.小雅.正月》:「洽比其鄰。」傳:「鄰,近也。」
[22]嚴:寒氣凜冽也。《正字通》:「寒氣凜冽曰嚴。」
[23]客:風寒侵人也。《素問、玉機真藏論》:「今風寒客於人。」中醫謂外氣為客,就是本於此。客也可作「旅人」。《李白春夜宴桃李序》:「光陰者百代之過客。」葉按:「客,旅人也。」本章客是指被風寒侵襲的旅人,不是到別人家受招待而吃喝的客人。也因此,前句嚴不可校為儼。
[24]渙:分散之流水也。《說文》:「渙,散流也。」
[25]凌澤:積冰的水澤也。《正韻》:「凌,冰也。」《釋名.釋地》:「下而有水曰澤。」《禮記.月令》:「山林藪澤。」疏:「有水之處謂之澤。」
[26]沌,奔流的水勢也。《廣韻》:「沌,水勢。」本章「沌呵、渾呵」沌渾也。特別注意,本章沌渾不是「不分之貌」,而是指沌沌渾渾,沌沌渾渾是指「水勢相隨」《文選.枚乘.七發》:「沌沌渾渾,狀如奔馬。」〔註〕:「善曰:沌沌渾渾,波相隨之貌。」渾,水噴湧出來發出聲音。《集韻》:「渾,混流聲也。」《玉篇》:「渾,水噴湧聲。」
[27]渥:濁也。《廣雅、釋詁三》:「渥,濁也。」
[28]涽:濁水也。《集韻》:「涽,涽涽,濁水。」涽與「湣、混、渾」通,皆混水、濁水也。《集韻》:「涽,涽涽,濁水。」《集韻》:「湣,泫湣也,混合也。」本章的「涽」字是和「沌」字一起看的,所以是「沌涽,沌沌涽涽」,意思和上句註解中的「沌渾,沌沌渾渾」一樣,是指「水勢相隨」,也就是混濁的水勢相連不斷。
[29]濁:不清也,水不清也,水受垢也。《玉篇》:「濁,不清也。」《白虎通.五行》:「水者受垢濁。」
[30]瀇,水深廣貌。瀇同汪。《集韻》:「汪,一曰:水貌,或從廣。」《通俗文》:「停水曰汪,池之汙濁者。」《集韻》:「瀇,水深廣貌。」本句「瀇」帶有「汪」的「濁」的意思,是指山谷及其流水,既深廣而又烏暗,所以像是谷。
[31]谷:山谷也,溪谷也,泉出通川也。由於本章是一首詩,本句的谷是寫景,所以谷是指真實的山谷,不是指空間。《說文》:「谷,泉出通川為谷。」
[32]忽:疾也,忽然也。《廣雅.釋詁一》:「忽,疾也。」《廣韻》:「忽,倏忽也。」本章「忽呵、曀呵」是「忽曀」一詞的分用。
[33]海:大海也,海洋也。古代洋比海大,其次於洋而近於陸之水域為海,內陸之水域廣者亦稱海。現在海與洋已沒有清楚劃分。
[34]曀:陰沉也,陰暗也。《說文》:「曀,天陰沈也。」《釋名.釋天》:「曀,翳也,言雲氣掩翳日,使不明也。」《小爾雅.廣詁》:「曀,冥也。」
[35]若:如也,如同也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儼若思。」疏:「若,如也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以若所為,求若所欲。」集注:「若,如此也。」《史記.禮書》:「若者必死。」正義:「若,如此也。」
[36]無所:無處也,無可也。所:處也。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所,假借為處。」按:「無所,亦可譯為『無可』」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所,猶可也。」《史記.淮陰侯傳》:「非信無所與計事者。」《漢書》「所」作「可」。
[37]止:停也,止息也。引申為落腳於某處而休息也。《廣韻》:「止,停也。」
[38]濁:不清也,水不清也,水受垢也。這裡是指身處於渾濁的環境。《玉篇》:「濁,不清也。」《白虎通.五行》:「水者受垢濁。」
[39]而:以也,用也。《經傳釋詞.七》:「而,猶以也。」
[40]之:歸也,至也,往也,到也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之,猶歸也。」《孟子.萬章》:「夫然後之中國,踐天子位焉。」《文選.陸機答賈淵詩.注》引作「夫然後歸中國。」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之,至也。」《孟子.滕文公》:「自楚之滕。」《文言文虛詞大詞典》:「之,往;前往。」《文言文虛詞大詞典》:「之,至;到;直到。」
[41]徐:緩也,慢慢地也。《廣韻》:「徐,緩也。」
[42]清:澄也,清澈也。《周禮.考工記》:「清其灰。」注:「清,澄也。」
[43]乃:才也,這才也。《文言文虛詞大詞典》:「乃,纔(),這纔()。」
[44]以:用也,憑藉也。《說文》:「以,用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》:「以,用也。」《文言文虛字大詞典》:「以,憑,憑藉。」
[45]重,穩重也,不輕率躁動為重,引申為沉著穩健的步伐。《甲本.第二十五章》:「重為輕根;靜為趮君。」也是以重對靜。因此,若校重為動,即是錯校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不輕率曰重。」
[46]之:歸也,至也,往也,到也。
[47]徐:緩也,慢慢地也。
[48]生:長也,生長也,成長也。《廣韻》:「生,生長也。」
[49]保:守也,安也,護也。《詩.大雅.崧高》:「南土是保。」箋:「保,守也,安也。」《禮.文王世子》:「保也者,慎其身,以輔翼之,而歸諸道者也。」〔疏〕:「保,是護也。」
[50]此道:這條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行得通的正路」也。本詩是「為道詩」,此道就是這條「為道」的道路,而這條「為道」的道路,就是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行得通的正路。」此,這也,指「道、泛生神」也。道:「道、泛生神」和祂的「行得通的正路」也。
[51]不欲:不喜愛也,不願意也。欲:將也,願也,願意也,想要也。《助字略辨》:「欲,將也。」《詩.衛風.氓》:「將子無怒。」傳:「將,願也。」《增韻》:「欲,愛也。」
[52]盈:滿也,充也,溢也,餘也,過也,越也。《說文 》:「盈,滿器也。」《廣雅釋詁.四》:「盈,充也。」《易坎》:「坎不盈。」虞注:「盈,溢也。」《廣雅釋詁》:「盈,溢也。」《正韻》:「過曰盈,不及曰縮。」《集韻》:「過,越也。」
[53]夫唯:就因為也,就只有也,唯獨也。夫:乃也。《經衍釋詞》:「夫,猶乃也。」唯:獨也,專詞也。《廣雅.釋詁三》:「唯,獨也。」《集韻》:「唯,專詞也。」。
[54]不欲盈:不喜愛自滿,不願意自滿。
[55]是以:所以也,因此也。《文言文虛詞大詞典》:「是以,因此。」
[56]能:可也。《經傳釋詞補》:「能,可也。」
[57] :壞也,破也,突破也。這裡「敝」是「突破」的意思。第二十二章:「敝則新。」按:「突破超越自己,就能夠新生。」《玉篇》:「敝,壞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一》:「破,壞也。」
[58]而:且也。《經詞衍釋.七》:「而,猶且也。」
[59]不成:不定型也。成:型也,定型也。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型,字亦作侀。」《禮記.王制》:「刑者,侀也。侀者,成也。」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