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

曾仕強的「易經是群經之始論」是文化的堕落

大部份學者講《易經》,都是穿鑿附會,瞎掰的多。譬如台灣大學的學者曾仕強在一場《易經的奧秘(一)何為易經》的演講中,劈頭就說:
「所 有文獻都這麼記載,就是《易》是『群經之首』,實際上這句話太客氣了,應該是《易》是『群經之始』,為什麼說《易經》是『群經之首』呢?因為不管是五經或 者六經,都會把《易經》擺在最前面,所以叫作『群經之首』;實際上它是『群經之始』,就是所有的東西,都是從這裡發源出來。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,它是諸 子百家的開始,所以叫作『群經之始』。」
我們現在針對曾仕強這段話來好好分析,看他講的是不是事實:

1. 曾仕強說:「所有文獻都這麼記載。」
這句話明顯就是曾仕強吹噓誇大之言,什麼叫文獻?文獻是紀錄信息和知識的載體。按中國傳統的古籍分類法編排,中國文獻大致可分為經、史、子、集、叢等五部,每一部底下的的著作汗牛充棟;如北京愛如生古籍數據庫,則分為:方志、譜碟、金石、叢書、類書、辭書、經典、史學、俗文、別集、敦煌、檔案等,其文獻數量看起來更是龐大。曾仕強說:「所有文獻都這麼記載。」誰會相信上述那些龐大文獻,每一本全都記載有:「《易經》是群經之首」?
所以,「所有文獻都這麼記載《易》是群經之首」,根本是吹噓誇大之言,只有傻瓜才會相信。
過 去有人說「《易》是群經之首」,最早多數是根據《漢書.藝文志第十》:「六藝之文:《樂》以和神,仁之表也;《詩》以正言,義之用也;《禮》以明體,明者 著見,故無訓也;《書》以廣聽,知之術也;《春秋》以斷事,信之符也。五者,蓋五常之道,相須而備。而《易》為之原。」這段話。
這段話中的「《易》為之原」,所講的是《樂、詩、禮、書、春秋》這五經,與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」互備,而《易經》則是這五經的源頭。
這句話裡面有沒有講《易經》是「群經之首」?根本就沒有。它只講《易經》是《樂、詩、禮、書、春秋》等「五經之原()」,根本就沒有講《易經》是「群經之首」。
所以,從前儒家和讀書人,最多只敢講《易經》是「五經之源」,連講《易經》是「五經之首」都不敢講,更沒有人敢明目張膽地講《易經》是「群經之首」了。
因為「五經之源」的「源」,表示《易經》只是一個起源,這個起源,有可能很樸素或原始的簡單概念,或幼稚的概念;其後的五經,則是根據這個原始的簡單而幼稚的概念,逐漸建立起來的。
而「五經之首」的「首」,就表示《易經》是重要的首領,並且是一直站在制高點上指導「五經」,其地位比「五經」還更重要。
其實不講《易經》是「五經之源」,而講《易經》是「五經之首」,甚至變本加厲講《易經》是「群經之首」的,多數是一些喜歡搞卜卦算命的人和江湖術士罷了,根本不是如曾仕強所說:「所有文獻都這麼記載。」
至 於《樂、詩、禮、書、春秋》這五經,是不是真的以《易經》為「源」,也是見仁見智的,也未必是正確的論述。試想古代各國的人民,在男歡女愛的熱戀時,要寫 情詩、唱情歌,還要先讀懂《易經》,或由《易經》指導之下,才可以開始嗎?當然不可能,在這種情況下,孔子刪定為《詩經》之前的「詩」,就不可能是源於 《易經》了。
《易經》是卜筮的文字,孔子從三十幾歲到死之前,幾乎搞了一輩子,也只能照著自己猜測的意思去亂解,再加上孔子的追隨者,再繼續搞了兩千年,也還是一團糊塗泥巴。
如果中國人吟詩、作樂、行周公之禮,還要源於《易經》,那中國人可能連一個小孩都生不出來。
《易經》就算是《樂、詩、禮、書、春秋》這五經之「源」或「首」,但這五經和其他諸子百家如《老子、莊子》的經典,也毫不相干,那些把《易經》吹噓成是「群經之首」的人,根本就是澎風誇大,完全看不出他們的學術專業。
2. 曾仕強說:「不管是五經或者六經,都會把《易經》擺在最前面,所以叫作『群經之首』。」
五經是:《詩經、尚書、禮記、周易、春秋》。六經是《詩經、尚書、禮記、樂、周易、春秋》。這五經、六經,在過去講解的排列,大致都是像上面這樣的順序隨意排列地講,也沒有一定是把周易》擺在最前面,所以曾仕強說:「不管是五經或者六經,都會把《易經》擺在最前面」,在文獻中,也看不出有什麼絕對的依據。
除非某家圖書館,或賣書的書局,在擺放中國儒、釋、道各家經書的時候,《周易》是擺在所有儒、釋、道經書的最前面,這樣《易經》就才有可能是「群經之首」,不過應該沒有這樣擺書的圖書館和書局才對。
當然更重要的是,即使照曾仕強所講,有人把《易經》擺放在五經或者六經的最前面,這《易經》最多也只不過是「五經六經之首」,根本也不是「群經之首」。所以無論怎麼看,也沒有人能看出,《易經》會是「群經之首」。
3. 曾仕強說:「《易》是『群經之首』,實際上這句話太客氣了
《易 經》最多、最多,只不過是「五經之源」,改口講《易經》是「五經之首」,已經是對《樂、詩、禮、書、春秋》非常不客氣的打壓了;其後再變本加厲,改講《易 經》是「群經之首」,那早已經是徹底貶抑諸子百家的經典,以及對道家和其它諸家下重拳,並把自己當雞口,而把諸子百家當成牛後了;這樣如果還算太客氣,那 麼我們也不知道什麼叫不客氣了。
4. 曾仕強說:「實際上它是『群經之始』。」
中國人所稱的「經」,大體而言,是對人生和世界有根本性指導的著作。「群經」是什麼?「群經」就是所有被稱為「經」的著作。
如果來自印度佛教的「佛經」不算,那麼中國的「經」有一大堆,《老子道德經》、《莊子南華真》、《水經》、《茶經》、《武經》、《素女經》、《玄女經》、《山海經》、《南山經》、《西山經》、《北山經》、《東山經》這些隨便列出來的,包山包海的全都是「經」,如果講這些「經」全都是以《易經》為源頭而開始,只有鬼才會相信。
根據《漢書.藝文志》的說法,《易經》只不過是「五經之原」,連「五經之首」都談不上,講《易經》是「群經之首」,那已經是把牛皮吹到天上去了。
想不到曾仕強還把《易經》是「群經之首」,再更深入誇大成是「群經之始」,而把《易經》吹噓成中國所有學術的源頭始祖,真不知道他所謂的「實際上」是什麼玩意兒,「實際上」難到不是要依據學術證據的實證,才是「實際上」嗎?
5. 曾仕強說:「所有的東西,都是從這裡發源出的。」
這句「所有的東西」都源出於《易經》,那就更誇大了,《易經》生不出小鳥和石頭,也不會吃飯拉屎,所以不會所有的東西都是從《易經》發源出。
如果所有的東西,是指中國人所有的文化思想和文明,那麼《易經》只是卜卦算命的書,曾仕強說中國文化思想和文明,全都出於卜卦算命的書,只有呆子才會相信。
如果中國文化和文明是出於《易經》,那豈不表中國在《易經》之前,也根本就沒有任何文化思想,也沒有任何文明產生?如果《易經》之前,中國沒有任何文明,那怎麼會有人會寫字作文,而寫出《易經》來呢?
6. 曾仕強說:「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,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。」
前輩讀書人最多只敢講《易經》是「五經之源」,連「五經之首」都不敢大聲說出來,更別講敢高聲喊出《易經》是「群經之首」的口號。現在《易經》卻被曾仕強吹噓誇大成「中華文化的總源頭、諸子百家的開始」。
甚至連臭罵《易經》這類卜卦算命東西,是「邪說妖術」的老子和《老子道德經》也被曾仕強搞到《易經》底下去了,真是不客氣到極點了。
最 後在曾仕強口中,《易經》還變成「中華文化的總源頭」,如果真是這樣,我們最好及早把這種《易經》形成的「中華文化」,一腳踢到陰溝裡去,因為這種《易 經》形成的「中華文化」,是源自於迷信的卜卦算命,想必將來也不會有什麼前途,對中國人立足於世界,也不會有什麼光彩,為了避免沾到一身腥臭,聰明人還是 避遠一點比好,以免也受到卜卦算命污染。
當今全世所有聰明的國家,都只會刻意美化自己國家的文化起源,而講自己的文化是起源於多麼的崇高有理想的英雄和事件;只有那些愚笨墮落的國家,才會說自己國家文化,是源自於巫術和卜卦算命。
西方的原始社會,也同樣有巫師、巫術,之後也有塔羅牌、水晶球,可就沒有西方人,會笨到講自己西方所有的東西都是出於巫師、巫術、塔羅牌、水晶球。
現在曾仕強講中國文化的總源頭是《易經》,這種事情傳到外國人的耳朵裡,一旦外國人信以為真,他們除了會誤以為中華文化,是接近於巫術算命的低等原始文化之外,也一定升不起絲毫尊敬之心。
中國人真的要好好想一想,有必要為了一部卜卦算命的《易經》,而讓那些搞《易經》的學者和江湖術士,踐踏自己的文化和文明,到這種的地步嗎?那些整天把中華文化放在嘴邊講的人,不如靜下來,好好地對這種事情,深刻反省一下,絕對會比盲目支持好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