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

老子道德經ㆍ金山神學版ㆍ第四十一章ㆍ上士聞道章

 
【老子道德經金山神學版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章】
【聞道論】:
先論學道的三階段;次論初習者必透過大懷疑,才能從懷疑開啟學道之門;再論世人難以明白學道成就,以及道的偉大狀態,所以初習才會大疑;
第四一章
第一句
上士[1]聞道[2],勤能[3]行之[4]
那「高階修士」,處於「躬行實踐」的「成就階段」;他們「聽受」那「祒師」講論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,完全能夠「理解奉行」,而「勤勞不懈、竭盡能力」地,布施實踐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。
第四一章
第二句
中士[5]聞道,若存若亡[6]
那「中階修士」,處於「求學解惑」的「精進階段」;他們「聽受」那「祒師」講論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,有時候若似頗能「理解奉行」那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,有時候又若似不能「理解奉行」,而失去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。
第四一章
第三句
下士[7]聞道,大疑之[8]
那「初階修士」,處於「懷疑抗拒」的「初習階段」;他們「聽受」那「祒師」講論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,他們完全不能「理解」,因此往往會大大地「懷疑」那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;
第四一章
第四句
弗疑,不足以為道[9]
那「初階修士」,如果完全不會因為「懷疑不信」,而大大地「懷疑」那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;那他們就會因為對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祒叫祒喚」,完全「冷漠不關心」、甚至完全「冷淡不在乎」,以致於永遠不能夠透過「懷疑」,而投入探索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。這種缺少「懷疑精神」的人,不但會缺少學習熱忱,而難以進入「中階」和「高階」的課程,也很難有「大成就」;由於這種缺少「懷疑精神」的人,毫無「懷疑」能力,更會被一些外道外教刻意扭曲變造的異端學說所欺騙,最後反而成為異端。所以那「初階修士」,在「初習階段」會大大地「懷疑」那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,其實是他們日後能夠「理解奉行」那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的最重要起步。所以說,不會「懷疑」自己所聽聞的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的人,是完全不能勝任「學習」和「弘揚」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的工作的。
第四一章
第五句
是以[10],建言[11]有之[12],曰[13]
所以我們創建「座右銘」,把「初階修士」,之所以會大大地「懷疑」那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的原因,說得清楚一點,好讓大家不要誤會那「初階修士」的「懷疑」,那就是因為:
第四一章
第六句
「明道[14][15]𥄱[16]
「我們明通『道、泛生神』,世人看起來,總好像是『無明』;
第四一章
第七句
[17]道如退[18]
我們向『道、泛生神』前進,世人看起來,總好像是『顛倒逆行』;
第四一章
第八句
[19]道如纇[20]
那『平坦』的『道、泛生神』的『行得通的正路』,世人看起來,總好像是『崎嶇不平』的『偏差道路』。
第四一章
第九句
上德如谷[21]
那『最上等』的『德、道靈(聖靈)』,世人看起來,總好像是『溪谷』一般『低下』;
第四一章
錯簡一
○大白如辱;
(本句○為錯簡,移至第四十六章)
第四一章
第十句
[22]德如不足[23]
那『最博厚』的『德、道靈(聖靈)』,世人看起來,總好像是『不夠』;
第四一章
第十一句
[24]德如揄[25]
那『最建固』的『德、道靈(聖靈)』,世人看起來,總好像是『脫毀』;
第四一章
第十二句
[26]德如渝[27]
那『最質純』的『德、道靈(聖靈)』,世人看起來,總好像是『污濁』。
第四一章
第十三句
大方[28]無隅[29]
世人一時不明白,真正的『大方形』,必定沒有『邊角』,因為它的『大』沒有限度,無法用『封閉』的『邊角』,來「局限」它;
第四一章
第十四句
大器[30]免成[31]
世人一時不明白,真正的『大器物』,必定大到沒有『定型』,因為它的『大』沒有限度,無法用『封閉』的『定型』,來「局限」它;
第四一章
第十五句
大音[32]希聲[33]
世人一時不明白,真正的『大聲音』,必定大到沒有『聲調』,因為它的『大』沒有限度,無法用『封閉』的『聲調』,來「局限」它;
第四一章
第十六句
大象[34]無形[35]
世人一時不明白,真正的『大形象』,必定大到沒有『形體』,因為它的『大』沒有限度,無法用『封閉』的『形體』,來「局限」它;
第四一章
第十七句
道襃[36]無名[37]。」
世人一時不明白,那『道、泛生神』,因為真正『崇高而偉大』,所以祂當然沒有『名、名位、名象位階』,因為祂的『崇高而偉大』,大到沒有限度,無法用『局限閉鎖』的『名、名位、名象位階』,來『表述』祂。」也就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,那「初階修士」,才會一時難以理解接受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,也才會大大地「懷疑」那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。所以說,那「初階修士」會大大地「懷疑」那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,是必然的,也是非常好的學習態度,有了這種好的「懷疑」態度,學習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,最後必定能夠成功。
第四一章
第十八句
○夫唯道,
(本節○為錯簡,移至第六十五章)
第四一章
第十九句
○善始且善成。
       
 

 
 

 

[1]上士:高階修士也,最高階段的修士也,最高階段的學道者也。上,最也,本章的「上士、中士、下士」不是指修士的人品,而是指修士在修業時所達到的階段。《淮南子.氾論訓》:「令行為上。」注:「上,最也。」士,士人也,修士也,積學修業之人也,這裡是專指正在向「祒師」學習《老子道德經》中,有關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的學員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士人:積學修業之人也。」以下是孔子對「士」的解釋,《孔子家語.五儀解》:「公曰:何謂士人,孔子曰:所謂士人者,心有所定,計有所守,雖不能盡道術之本,必有率也,雖不能備百善之美,必有處也。是故知不務多,必審其所知;言不務多,必審其所謂;行不務多,必審其所由。知既知之,言既道之,行既由之,則若性命之形骸之不可易也,富貴不足以益,貧賤不足以損,此則士人也。」
[2]聞道:聽受那「祒師」講論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。「修士」和「祒師」本來都是接受並且順服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善士」,「善士」是不從事神職工作的居家信眾,「修士」是學習神職課程的學員,「祒師」是從「修士」結業,而受任命的正式神職人員。
[3]勤能:勤勞不懈、竭盡能力也。勤:苦也,勞也,勤勞也,辛苦努力地勞動而不懈怠也。《法言.先知》:「或問民所勤。」注:「勤,苦。」《說文》:「勤,勞也。」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服勤至死。」注:「勤,謂勞辱之事也。」能:才能也,力也,能力也。《史記.高祖紀》:「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。」正義:「能,才能也。」《呂氏春秋、長見》:「君知我而使我畢能。」注:「能,力也。」
[4]行之:布施實踐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也。布施則能讓一切眾人得聞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,實踐則能讓一切眾人獲得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的利益。行:前進也,為也,佈施也,實踐也。《說文》:「行,人之步趨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行,前進也,猶為也。」
[5]中士:中階修士也,中階段的修士也,中階段的學道者也。中,中等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中,中等也。」
[6]若存若亡:似有似無也。似有似失也。有時候若似頗能理解奉行那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,有時候又若似不能理解奉行也。若,如也,似也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儼若思。」疏:「若,如也。」存,有也。《玉篇》:「存,有也。」亡,無也,失也。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亡,叚借為無。」《戰國.秦策》:「亡趙自危。」注:「亡,失也。」
[7]下士:初階修士也,初階段的修士也,初階段的學道者也。下,底也,這裡表示在學習分級中,處於最底層的初習者也。《說文》:「下,底也。」
[8]大疑之:大大地懷疑那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。疑,古文作(艸犬)惑也,質難也,懷疑也。疑,《帛書老子甲本缺》,但《帛書老子乙本》、《郭店本》、《漢簡本》全都作(艸犬),但是整理《帛書老子乙本》、《郭店本》的工作小組,及整理《漢簡本》的北京大學,以及當代所有治老的學者,都不認識(艸犬)這個字,從帛書發現到今,四十幾年來全都將(艸犬)嚴重錯譯為「笑」,其間歷經《郭店本》出土,《漢簡本》出現,北京大學還是將(艸犬)錯譯為「笑」。(艸犬)不是「笑」,(艸犬)是對古文字稍有涉獵的人,一眼就應該能夠認出的古「疑」字,甚至許多字典都早收有(艸犬)這個字,(艸犬)這個字是早就出現在文獻的古字,也不是最近才出現的古字。所以學術界二十幾年來將(艸犬)譯為「笑」字,非常不可思議,令人難以理解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(艸犬),疑之古字。」《康熙字典》:「疑,古文(艸犬)。」《集韻》:「疑,古作(艸犬)。」老子神學,是以懷疑的態度來探討知識,具有強烈的神哲學的懷疑論精神。這裡的「疑」字,就是老子神學懷疑論的代表字,這個「疑」字,說明了一個人如果聽了祒師所講的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,卻不會「懷疑」祒師所講的道理可能有錯而加以質疑,這樣的人是無法學道的,即使學了也不會有大成就,因為這樣的人,別人說什麼,他就盲目信什麼,他一生只接受灌輸,也只會盲從權威,最後當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,被有權力或有學位的異教異端邪知者或大學教授,扭曲變造之後再來傳授給他,或給他洗腦,他也會毫不懷疑地接受,而立刻成為異教異端的馬前卒,甚至會反過頭來危害道門正信;現在很多人都盲目地閱讀學異教異端教授所變造的《老子道德經》,接受他們的洗腦,卻渾然不知他們書中的錯謬和危害,就是因為這些人早已完全失去了懷疑精神,以為頭銜大,學問就大,就盲目跟從,他們被異教異端教授洗腦之後,就以為自己所學的才是真理,甚至還會急著反過頭來打擊我們這些全心順從「道、泛生神」的堅信者,以證明他們的聰明才智。所以說,毫不懷疑的學習是非常危險的,就像「下士聞道,大疑之!」被錯誤地改成「下士聞道,大笑之!」若不是老子講堂用懷疑的態度,千辛萬苦找到模糊不清幾乎難以辨識的《帛書老子乙本》黑白影像,而費心去對比,或許再一百年也不會有人發現「下士聞道,大疑之!」在四十多年前,就被錯誤地改成「下士聞道,大笑之!」。所以聖師老子說,那在初習階段,就不懂得懷疑的俢士,他是不能夠勝任對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的學習的,因為他不但學不好,最後還會壞了聖學的大業。疑,《說文》:「疑,惑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疑,質難也。」《列子.湯問》:「其妻獻疑。」注:「獻疑,猶致難也。」
[9]弗疑不足以為道:不會懷疑自己所聽聞的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的人,是完全不能勝任「學習」和「弘揚」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的工作的。弗,不也。疑,懷疑也。不足以,不足夠用來也,不堪任也,不能夠也。足以,足夠也,可以也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是心足以王矣。」《戚元魯墓誌銘》:「行足以象其先人,材足以施於世用。」為道,從事「道、泛生神」的「真理、正路」也。為:作也,作為也,成為也。《爾雅.釋言》:「作,造、為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三》:「為,成也。」。這裡為講的「為」是求問學習和弘揚實踐,具有如上士的能力也。
[10]是以:所以也,因此也。
[11]建言:立言也,建立論述也,建立座右銘也。建,立也,建立也,樹立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建,立也。」《儀禮.大射禮》:「建鼓在阼階西。」注:「建,樹也。」
[12]有之:用「有」建構事物也,使之成為有也。有之,是動詞。之:其也,彼也。指事之詞也,這裡指被建構的座右銘。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之,指事之詞也,口語謂之曰他。」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之,其也。」《墨子.兼愛.下》:「之故何也?」又:「其故何也?」
[13]曰:是也,謂也,稱為也,叫作也。《增韻》:「曰,謂也,稱也。」《古書虛字集釋》:「曰,猶是也。」《經傳釋詞》:「曰,猶為也。」
[14]明:通也,明通也,光也,明光也,照也,照臨四方也。《說文》:「明,照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一》:「明,通也。」《書.堯典》:「欽明文思。」鄭注:「照臨四方,謂之明。」
[15]如:若也,同也,如同也,好像也。《集韻》:「如,一曰,若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如,同也,有俗謂好像之意。」
[16]𥄱:目不明也,引申為無明也。《說文》:「𥄱,目不明也。」
[17]進:前也,前進也。《儀禮.士冠禮》:「進受命於主人。」注:「進,前也。」
[18]退:卻也,後退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退,卻也。」
[19]夷:平坦也。《淮南子.原道訓》:「馳騁夷道。」注:「夷,平也。」
[20]纇:不平也。《左氏.昭.十六》:「刑之頗類。」疏:「服虔讀類為纇,解云:偏頗也,纇,不平也。
[21]谷:溪谷也,這裡是引申為低下。谷在《老子道德經》有「空間、空而能容、低而能容」等幾種意思,由於後句「廣德、建德、質德」的最後「不足、如揄、如渝」都是負面字義,所以這裡「谷」選擇引申為不受世人歡迎而呈負面印象的「低下」,而不引申為「空間、寬容」等較正面的字義。
[22]廣:大也,博也。《玉篇》:「廣,大也。」《廣雅.釋詁四》:「廣,博也。」
[23]不足:不夠也,不充足也。足,滿也,充足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足,滿也,充足也。」
[24]建,立也,建立也,樹立也,成也,這裡是指建立成功而穩固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建,立也,成也。」《儀禮.大射禮》:「建鼓在阼階西。」注:「建,樹也。」
[25]揄:脫也,脫毀也。《廣雅.釋詁四》:「揄,脫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脫,離也,失也,解也,物自解也。」
[26]質:樸也,淳樸也,純樸也。《集韻》:「質,一曰朴也。」葉按:「朴,與樸通。」《文選.陸雲.大將軍宴會被命作詩》:「遺華反質。」注:「善曰:質,謂淳樸也。」葉按:「淳樸,純樸也。」
[27]渝:變污也,變汙也。《說文》:「渝,變汙也。」
[28]方:方形也。《禮記.儒行》:「毀方而瓦合。」注:「方,謂物之方正有圭角鋒鋩者曰方。」
[29]隅:旁也,角也。「隅」可以指旁邊,也可以指角,由於方形有四邊和四角,所以「無隅」譯為沒有「邊角」。《楚辭.王逸.九思.逢尤》:「豺狼闘兮我之隅。」注:「隅,旁也。」《廣韻》:「隅,角也。」
[30]器:皿也,器皿也,物也,器物也。《說文》:「器,皿也。」《左氏.僖.二十二》:「戎事不邇女器。」注:「器,物也。」
[31]免成:不及定型也,脫離於定型也。免,脫也,離也,去也,事不相及也,這裡指最大器物無法到達成形,應為大又有更大,所以沒有成形的最大器物。《論語.為政》:「民免而無恥。」皇疏:「免,脫也。」《增韻》:「免,事不相及也。」《後漢書.申屠剛傳》:「使免襁褓。」注:「免,離也。」《禮.曲禮上》:「冠毋免。」注:「免,去也。」成:定也,品式也。《國語、吳語》:「吳晉爭長未成。」注:「成,定也。」《周禮.天官.大宰》:「五曰:官成。」注:「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。」
[32]音:聲也,聲音也。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音,聲音也。」
[33]希聲:聲音大到聽不見也,引申為沒有聲調也。希:不也,無也。「希」本義為「少、罕」,但「希」在《老子道德經中》被定義成「聽之而弗聞」,所以「希」等於是「不聞」,而不是「少聞、罕聞」,也因此「希」是指「少、罕」到成為「不、無」的狀態,也因此「希」可以說說是幾近於「不、無」的少,所以在《老子道德經》中,如果把「希」譯為「不、無」,反而才是正確的。《老子道德經》中所有的「希」字,除了第十四章:「聽之而弗聞,名之曰希。」確定被定義為「不、無」之外,第二十三章:「希言!自然。」第四十一章:「大音希聲。」第四十四章:「天下希能及之矣。」第七十三章:「知我者希,則我貴矣。」第七十六章:「夫代大匠斲者,則希不傷其手矣!」其中所有的「希」字,都是譯成「不、無」才是正確,譯成「少、罕」反而不正確,因為聖師老子在定義「希」為「聽之而弗聞」之後,他所用的「希」字,就成為「不、無」,而不再是「少、罕」了。希:稀也,罕也,少也。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「希,叚借為稀。」《論語公治長》:「怨是用希。」疏:「希,少也。」《爾雅.釋詁》:「希,罕也。」聲:音也,聲音也。《說文》:「聲,音也。」《禮記.射義》:「循聲而發。」注:「聲,謂樂節也。」《中文大辭典》:「聲調,聲音之長短、高低、強弱、快慢、輕重,稱為聲調。」
[34]大象:大形象也。第三十五章:「執大象,天下往。」的「大象」是指「大法」,本章的「大象」和「無形」相對,所以是指「大形象」兩者不同。象,形象也。《文選.傅毅.舞賦》:「不可為象。」注:「善曰:象,形象也。」
[35]無形:沒有形象也,沒有形體也。形,象也,體也。《說文》:「形,象也。」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斂首足形。」注:「形,體也。」
[36]襃:大也,崇高也。《淮南子.主術訓》:「一人被之而不襃。」〔注〕:「襃,大也。」《禮記.禮器.不樂葆大.注》:「葆之言,襃也。」〔疏〕:「襃,崇高也。」
[37]無名:沒有名象位階也,沒有「名、名位、名象位階」。無:亡也,不有也。《說文》:「無,亡也。」段注:「凡所失者,所未有者,皆如逃亡然也。」《海篇》:「無,不有也。」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